【和食直誠】簡單又深奧的飯糰

文字.攝影/佐藤敦子 翻譯/馬力

只要將剛煮好的飯蘸點鹽,捏成圓形,就能成為一道料理。對日本人來說,米是非常重要的食物。是的,這次的主題就是飯糰。我在臺灣舉辦飯糰工作坊有好多人來參加,飯糰應該也是臺灣人很熟悉的一道料理。

飯糰的三角形狀據說是以山為意象,在日本古代山是被神格化的,所以對我來說,飯糰是神!日本最古老的飯糰化石(大約兩千年前)也是三角形的。也有人說,飯糰會變成化石,是不是因為是供奉給神明的呢?(也有可能是忘記吃就遺留下來了?)雖然飯糰有「庶民便當」的印象,但如果依照飯糰化石是供奉神明的說法,它是高級的食物啊!

我稱飯糰為おにぎり(onigiri),也有人稱作おむすび(omusubi),我使用的是前者,也是平安時代貴族女性對飯糰正式的稱呼。有一個說法是前者的發音與「鬼切り」相同,有除惡、除魔的意思;而後者發音與「お結び」相同,所以有結緣的意思。兩個都有良好的寓意,很難取捨呢。

你知道飯糰的形狀不只有三角形嗎?大致上可分為四種:三角形、圓筒形、太鼓形(圓盤形)、圓形或橢圓形(也稱作炸彈飯糰)。這四種形狀可以粗略的依地區來區分——關東地區以三角形為主;關西常見圓筒形;而東北大多是太鼓形;圓形或橢圓形則是東海、北陸地區比較多,而且有些裡面會放很多餡料,很像臺灣早餐會吃的飯糰。

明明各地有各自的飲食文化,但如今不管走到哪裡都是三角形的飯糰。為什麼?我想是因為飯糰本來是在家做的東西,包含了在地的文化及特色,後來卻變成在便利商店買得到的商品了,方便快速,卻也消弭了差異性。

飯糰怎麼變得好寂寞,又好沒意思啊……不如這週末大家自己捏飯糰,帶去野餐如何呢?

PROFILE

佐藤敦子 日本料理研究家,為「肚子料理生活工作室」主理人,也是狗狗Tinker跟Moomin的媽媽。目前居住於東京,除在自家教授料理,也不定期來臺開設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