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隔離 移居花蓮種畜場陽明山水牛清明節後有新家

陽明水牛遷居到花蓮種畜場後,因為有足夠的草料及適當的營養補充,不僅長肉,也長出新生細毛。(圖片提供/花蓮種畜場場長蘇安國)

農曆過年前後從陽明山移居花蓮種畜場的陽明山水牛即將結束隔離期,預計清明節連假後可以前往空間環境更好的圈飼場安居下來,不過,從隔離區到圈飼場需要經過一段道路,為了保護水牛能安全走過這段道路,需要修補一段圍籬,等圍籬修補完畢就會引導水牛走到新家。

農委會畜產試驗所花蓮種畜場場長蘇安國表示,陽明山水牛今年2月分兩批遷居到花蓮,1公3母共有4頭,對於花蓮種畜場而言是外來族群,因此要經過隔離檢疫,現在已經通過檢疫,準備移往場內其他水牛居住的圈飼場,隔離期間因為有足夠的草料及適當的營養補充,陽明水牛不僅長肉,也長出新生細毛,陽光下,可見新生的棕色毛閃亮著。

蘇安國說,水牛逐漸長肉,原本清晰可見的肋骨已經消失,但髖骨還是看得到,毛皮狀況的改善最明顯,剛到花蓮時,皮膚乾燥且沒有毛髮生長,還有結疤,就像火烤過的牛皮一樣,現在皮膚上已經長出棕色的新生細毛,主要是因為飲食改善,身體獲得足夠的含硫胺基酸,才能長出毛髮,「是棕色的新生細毛,所以是到花蓮之後,才長出來的毛」。

從隔離區到圈飼場要經過一段道路,須設法引導水牛自己走過去,但因為路上有很多叉路,加上陽明山水牛是野化水牛,種畜場工作人員對這些水牛的習性還不是很清楚,為免發生意外,種畜場利用圍牆與圍籬規劃出單一路徑,再引導水牛自己移動走過去。

水牛搬到圈飼場後,就有作業牛欄可以讓研究人員為來自陽明山的水牛進行徹底的健康檢查,屆時對水牛的生理狀況就會比較清楚;不過,陽明山水牛移居至圈飼場後,暫時不會讓牠們跟種畜場的水牛混居在一起,因為族群不同,擔心發生打架導致傷亡,會先觀察一段時間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