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山之越】豔紅鹿子百合在山壁上盛開:金平亮三、佐佐木舜一的植物調查

豔紅鹿子百合 Lilium speciosum Thunb. var. gloriosoides Baker

內容提供/林務局 文/吳永華

著名的英國籍植物採集家、曾任職哈佛大學阿諾德植物園的威爾遜(E.H.Wilson)在《Plants Hunting》(1927)書中回憶道:「1918年的春天及秋天,我兩度前往臺灣進行森林調查。日本政府非常關切科學研究,允諾提供我充分的旅行裝備,並且派遣了兩名見識廣博的林政官員金平亮三與佐佐木舜一來擔任我的嚮導。」這兩名嚮導都是總督府殖產局林業試驗場的人員,金平亮三的職稱是場長,佐佐木舜一是技手,金平比佐佐木年長六歲,兩人是工作上的好搭檔。金平亮三在1918年7月舉薦佐佐木舜一升任技手的公文中寫道:

佐佐木舜一君自1908年開始本島的植物調查,當時在殖產局任職,擔任故川上技師的助手,專門從事森林植物的調查研究工作。1913年時因病返鄉,1914年再次渡臺,1915年入林業試驗場任職,擔任金平技師的技手,繼續進行本島森林植物調查,以及有用植物方面尤其是藥用植物的調查研究。佐佐木君雖然沒有特別的學歷,但他在臺灣植物學上的知識豐富。至今由他所採集的植物新種有二百餘種,新屬有十四、新科有二。這些都是他平素的勤勉與努力的結果。因此,佐佐木君已具備森林植物,尤其是有用植物調查與研究上必要之技能,已有充分的資格來擔任本場的技手。

~《臺灣總督府檔案》(1918)

金平亮三

金平亮三(Ranehira Kanehira,1882~1948)為岡山縣人,1907年東京帝國大學農科大學林學科畢業,之後赴美留學一年。1909年11月來臺任職於總督府林業試驗場,先進行臺灣木材之利用調查,1917年由殖產局出版《臺灣樹木誌》,1918年由臺北晃文館出版《臺灣有用樹木誌》,1920年以《臺灣產樹木の解剖學的研究》獲得東京帝國大學林學博士學位,是臺灣第一位林學博士。1920年續任改制後的中央研究所林業部部長,1928年4月回到日本九州帝國大學農學部任教。他對臺灣及東南亞地區的林木分布進行了廣泛的調查研究,對林業資源相關知識介紹甚多。1936年出版兩本鉅著:《臺灣樹木誌》及《南洋群島植物誌》。

金平亮三與威爾遜的友好關係不在話下,1918年威爾遜來臺旅行時發現了黃蘗屬,1920年由早田文藏與金平亮三共同以威爾遜的姓氏命名為「臺灣黃蘗」(Phellodendron wilsonii Hayata & Kanehira)。而威爾遜也投桃報李,於1921年將「烏來杜鵑」以金平亮三的姓氏命名為Rhododendron kanehirai Wilson,因此又名「金平氏杜鵑」。

金平亮三1928年2月26日與岸邊正在開花的烏來杜鵑合影,金平亮三將這張照片寄贈給當時在阿諾德植物園工作的命名者威爾遜(E.H.Wilson)收藏,原件保存於美國哈佛大學阿諾德樹木園(Arnold. Arboretum)園藝圖書館。

金平亮三於1912年3月26~27日陪同英國人艾維斯(Elwes,H.J.)來到坪林尾、金瓜寮一帶旅行,他在坪林尾幸運地採獲新種「豔紅鹿子百合」,早田文藏將它命名為Lilium kanehirai Hayata,還特地以金平亮三的姓氏作為種小名紀念。早田寫道:「本種百合的命名是為了向金平先生表達敬意,他是在從坪林尾到石碇的路邊岩壁上發現的」。不過這份模式標本一直不見蹤影,如今它只是Lilium speciosum Thunb. var. gloriosoides Baker的同物異名。豔紅鹿子百合為百合科植物,葉具短柄,橢圓形,花被白色,有紅色斑點和斑塊,生長於北部低山潮濕林下及草坡。

早田文藏將豔紅鹿子百合命名為新種(Lilium kanehirai Hayata),發表在《臺灣植物圖譜》第二卷(1912),種小名kanahirai為金平kanehirai之誤。

他又於1916年12月、1917年9月(與佐佐木舜一)及1918年9月(與佐佐木舜一)來到坪林尾採集,那時他是林業試驗場場長,等到1922年9月20日再來坪林尾時已是林業部部長。今日臺灣林業試驗所植物標本館裡保存了他們1918年9月29~30日在金瓜寮所拍攝的三張臺灣油杉照片。金平亮三在《臺灣樹木誌》(1936)中提到:

「臺灣油杉的日名為アブラスギ,臺灣人稱之油杉,中國稱之半尾杉、鐵杉。本種侷限分布於臺灣島的南北兩端,北部生長於臺北州坪林尾地區,1900年左右因建築及橋樑用材之需而被大量砍伐,現今僅散生於姑婆寮溪與金瓜寮溪的分水嶺背面往東邊的稜線,海拔300~600公尺間」。

從標本的採集地點看來,金平亮三每次都是走坪林尾的路線到宜蘭,從未走過三貂嶺、頂雙溪的路線。

左為金平亮三於1918年由臺北晃文館出版《臺灣有用樹木誌》。(圖片提供/國立臺灣圖書館);右圖則是金平亮三於1936年出版《臺灣樹木誌》。

佐佐木舜一

佐佐木舜一(Syuniti Sasaki,1888~1961)受到早田文藏、金平亮三等人的影響,研究臺灣植物卓然有成。中央研究所林業部腊葉館在1924年落成之後他更致力於該館標本的建置,著有《臺灣總督府林業部腊葉館目錄》,至1930年時已達三萬份,種類近六千種,奠定今日林業試驗所植物標本館的雄厚基礎。

他曾多次與他人同行來到坪林尾一帶採集,例如1913年3月與藤井清太郎、1917年5月與早田文藏、1917年9月及1918年9月與金平亮三、1918年3月與威爾遜。

1913年3月他與藤井清太郎前來石碇採集了雙扇蕨、石蟬草、戟葉田薯、萬壽竹、齒葉矮冷水麻、天仙果、星果佛甲草、虎耳草。

1917及1918年他兩度與金平亮三在這條山路上同行。1917年9月14日在坪林尾採集了臺北肺形草、金絲桃、烏皮茶、虎耳草。1918年9月30日在坪林尾採集了臺灣油杉、三斗石櫟、 細葉山茶、錐果櫟、鄧氏胡頹子、烏心石、幹花榕、山豬肝、新店當藥、鼠刺、石月、阿里山菝葜。

1918年3月他陪同美國人威爾遜去太平山,17日路過石碇時採集了馬醉木、斯氏懸鉤子、哈哼花、刺莓。3月18日在坪林尾採集了玉山一葉蘭、臺灣糊樗、佛氏通泉草、山枇杷、臺灣溲疏,在金瓜寮採得臺灣油杉、松葉蕨。

1922年7月15日佐佐木舜一在樹梅嶺採獲「菱葉捕魚木」,先前相馬禎三郎早在1916年6月6日於草嶺採獲,直到1928年由金平亮三與佐佐木舜一兩人共同命名為新種Grewia rhombifolia Kanehira & Sasaki ,至今仍為正式學名。菱葉捕魚木為田麻科,葉菱形或菱狀卵形,略不規則重鋸齒緣,兩面粗糙。臺灣特有種,分布於全島低海拔開闊山丘。

菱葉捕魚木 Grewia rhombifolia Kanehira & Sasaki,佐佐木舜一1922年7月15日採自樹梅嶺,模式標本收藏於臺灣林業試驗所植物標本館(館號016301)。

當1925年宜蘭到臺北的鐵路開通之後,佐佐木舜一便改搭火車直接到羅東,不曾再步行於淡蘭這兩條古道之上。

1940年6月,佐佐木舜一離開長期在臺北中央研究所林業部內的工作單位,南下屏東擔任殖產局熱帶特用樹種栽培事務所所長。而1928年離開臺灣回九州帝大農學部任教,熟悉南太平洋熱帶島嶼植物生態,曾出版《南洋群島植物誌》的金平亮三當時正在新幾內亞採集。

但是兩年之後的1942年3月,日軍占領印尼,許多日本國內的技術人員陸續被徵召到印尼工作。熟悉南方熱帶植物生態的佐佐木舜一於1942年8月以陸軍司政官的身分,被派往印尼爪哇的茂物市擔任林業試驗場場長,而1943年金平亮三也被派至爪哇的茂物植物園標本館工作,因此他們兩人在印尼又再度碰面了。

二戰結束之後的1946年,日本人陸續被遣返家鄉,金平亮三在東京的盟軍總司令部天然資源局工作,但兩年後的1948年便病逝於東京,享年67歲。佐佐木舜一則任職於鹿兒島南方的日本香料藥品株式會社種子島農場,1959年離職回大分縣老家養病,過著落寞的晚年生活,於1961年病逝,享年74歲。

【延伸閱讀】

【貂山之越】終於得見她的容顏:田代安定、小西成章 在坪林尾的臺灣油杉採集

【貂山之越】寂寞山丘的蝗蟲時代:松村松年的害蟲調查之旅

【貂山之越】像支破傘的雙扇蕨:伊藤武夫在尖山湖的蕨類植物採集


●  本文摘自林務局《貂山之越:淡蘭古道自然發現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