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堡神助攻!龍虎石斑開拓銷售新通路 高雄市長陳其邁的農業行銷新思維

高雄市政府與摩斯合作開發「龍虎石斑珍珠堡」,由市長陳其邁、安心食品董事長林建元(左一)共同舉行新品發布會。

文/陳慧萍 圖片提供/高雄市政府

「石斑魚拿來做漢堡,最大意義是增加新的通路。」陳其邁說。

COVID-19疫情衝擊全臺石斑魚外銷產業,高雄市長陳其邁主動出擊,一手促成摩斯漢堡與高雄永安區漁會合作研發,推出以龍虎石斑原塊切片的「龍虎石斑珍珠堡」,結果大受好評,不僅成功打響高雄龍虎石斑名號,也為石斑魚銷售創造更多新的可能。

高雄市長陳其邁近來多了一個封號,叫做「龍虎石斑珍珠堡發明人」,原來摩斯漢堡限量推出、驚豔市場的龍虎石斑珍珠堡,背後點子竟來自陳其邁。

「我只是想要幫忙解決問題啦!」陳其邁說,石斑魚自去年遭受疫情衝擊,外銷受阻,內需又疲弱,價格不見起色,他一直想著要如何幫漁民拓展國內銷路;10月他出席「高雄國際食品展」,碰到東元集團會長黃茂雄時,突然靈光乍現,不僅向黃茂雄大力推薦高雄永安的龍虎石斑,還建議摩斯考慮研發製成漢堡。

跳脫傳統 石斑魚進軍速食店

高雄市永安地區素來有「石斑魚故鄉」的美稱,養殖面積約433公頃,年產量達6,242公噸,產值約11.7億元,其中「龍虎石斑」是近來頗受歡迎的新興魚種,永安養殖比例已占7成。

「龍虎石斑是龍膽石斑與老虎斑培育的新品種。」陳其邁如數家珍,「大家熟悉的龍膽石斑,體積較大,所需養殖時間長,至少要撐過兩個冬天,折損風險較高;龍虎斑體積小,長得比較快,最迷人的是同時擁有龍膽石斑的膠質Q彈,以及老虎斑肉質細緻、鮮甜的口感,價格也較便宜。」。

高雄永安石斑魚養殖業最大的特色是「純海水」養殖,還因地利之便,得以使用有「鑽石水」美稱、中油永安廠液化天然氣(LNG)熱交換所產的「冷排水」,不僅因雙重過濾使水質潔淨,還可以在夏天維持22~24℃低溫,養出來的石斑魚肉質緊實,口感鮮甜。

過去高雄石斑魚養殖以外銷為主,國內則以宴客桌菜為大宗,COVID-19爆發後,不僅外銷遭受衝擊,國內也因餐飲業客流量減少,活魚市場消費需求量明顯萎縮。據統計,高雄市2020年1月至11月石斑活魚累計外銷量2,886公噸,價值約5億元,較2019年同期5,808公噸,價值約13.6億元,分別減少50%及62%。

「石斑魚拿來做漢堡,最大意義是增加新的通路。」陳其邁說,傳統石斑魚只會出現在桌菜,在他拋出石斑魚漢堡的想法後,摩斯團隊花了近兩個月的時間研發,最後評估風味、口感等面向,以手工切製處理龍虎石斑,每尾2公斤的龍虎石斑約可製成12塊原塊切片,經簡單調味裹粉,終於開發出獨一無二的龍虎石斑珍珠堡,他非常感謝東元集團的大力促成。

龍虎石斑珍珠堡選用高雄永安生產的龍虎石斑,以手工切製處理,每尾2公斤的龍虎石斑約可製成12塊原塊切片,簡單調味裹粉後,再搭配鹹香味濃的金沙醬與四季豆、洋蔥片等蔬菜。

「黃會長回來交辦陳市長出的題目後,我們全體都要暈倒,開發部的部長幾乎要哭出來,」安心食品董事長林建元笑說,摩斯研發的珍珠堡選用原塊切片的龍虎石斑,不是魚漿製成,因此去刺處理必須非常用心,這是過去從來沒有想到的事,確實是一大挑戰,但也非常有成就感。

龍虎石斑珍珠堡開賣2天就熱銷2,000顆,一度造成缺貨,不僅打響高雄龍虎石斑知名度,也實質帶動石斑魚價格。陳其邁說,去年10月龍虎石斑大約跌至一臺斤100元,推出珍珠堡後已回升至140元。

2019年12月,時任行政院副院長的陳其邁訪視高雄林園「魚社長」石斑魚養殖場。

消費形態改變 農漁產品進入電商時代

這不是陳其邁第一次幫石斑魚找出路,去年陳其邁首次登上電視購物臺,幫忙推銷的就是高雄梓官的龍虎石斑。當時擔任行政院副院長的陳其邁,時不時就會打電話給漁會或農會總幹事,關心農漁產品的價格波動,遇到寒流或颱風的時候,他更是2、3天就打一次電話,同時與農委會保持聯繫。去年上半年,石斑魚受到疫情影響,外銷受阻,急於拓展國內市場,當梓官區漁會邀請他到電視購物臺幫忙促銷時,陳其邁覺得義不容辭,一口答應。

「比較不好意思的是,因為高雄的東西真的太好吃了,當主持人請我們拍攝現場實吃的時候,我經常吃到忘記接下來要幹嘛。」陳其邁笑得靦腆,「記得龍虎石斑那一場,我吃到要請主持人等一下再問我話,因為我要先吃完才能思考。當時的表情還被網友拿去做梗圖,很像我們家陳小米在吃罐頭。」

高雄市長陳其邁關心養殖漁業,去年底造訪彌陀「白金虱王」虱目魚養殖大賽得主張博仁。

高雄市長陳其邁認為消費型態已經改變,思考農業要有新的角度。(攝影/梁偉樂)

後來陳其邁又受邀上購物臺推銷高雄大樹玉荷包,兩場電視叫賣秀均創下極佳成績,大樹玉荷包不到一小時賣了將近1萬臺斤,高雄龍虎斑更是創下超過1,200萬元銷售業績。這個契機也讓陳其邁開始思考,隨著民眾消費習慣及型態逐漸改變,政府要怎麼幫助農漁民?

「消費形態已經改變,思考農業必須要有新的角度。」陳其邁觀察,現在消費者大都不會自己殺魚了,一定要處理過後才會買,尤其家庭人口越來越少,更是小包裝當道,「現在吃鳳梨,誰還會買整顆回家削?」年輕人求快求方便,連水果都要切好、分裝好,大家才會想買,傳統銷售方式越來越不受歡迎,「香蕉整串買回家,一下子就黑掉,結果都沒人吃。」

改變產銷制度 縮短消費者和生產者的距離

陳其邁認為,行銷必須切合市場需求,而不是固守傳統方式,要幫助農民,就應該從這角度切入,尤其隨著銷售進入電商時代,農民不僅要會設計包裝,還要拍照、寫文案,甚至弄懂電子支付,這些都是政府可以幫忙的地方,高雄市已經著手進行。

「農業和製造業道理都一樣。」曾在總統府、行政院任職,行政資歷豐富的陳其邁說,製造業要升級,就要跨領域的專家來幫忙,例如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協助產業技術研發,農業也是同樣的道理,農民在生產技術、品種改良方面,農委會已經有很多單位在幫忙,但在行銷通路部分還是很傳統。

陳其邁分析,現在消費者最關心的,是吃的東西產地從哪裡來,因此行銷很大一個重點,是要縮短消費者和生產者的距離,最好做到大家「彼此要認識」,怎麼去解釋這些事情?商品的標示就變得很重要。政府可以發揮的角色,就是去媒合新創公司、文創公司,找電商、設計人才幫忙農民解決問題。「這些已經不只是農業局的業務,需要跨局處合作,我身為市長,就是去找到最大的通路商,幫忙把產品通路打通。」

適應市場變化 做出產品差異性

陳其邁說,他把農業政策重點放在行銷,並不是說農業生產的事情就不用照顧,那是本來就要做的事情,只是增加新的面向。「我一直很納悶,疫情確實讓農產品外銷受影響,但疫情同時也讓留在臺灣的人變多了,為什麼國內銷售沒有太多進展呢?顯然國內通路也有待開發。」

陳其邁認為,臺灣農業技術已經很成熟,產品優良,有世界水準,競爭力不是問題,未來要努力的,是適應市場變化,改進運輸方式,並讓包裝和分量切合當代需求。「截切和冷鏈,相信是未來農業的發展重點!」增加產品的便利性,才能提高產品接受度,擴大需求,真正照顧農民。

旗山香蕉也因疫情外銷受阻,陳其邁關心蕉農生計,去年9月前往訪視,並籲請企業集資團購力挺蕉農,獲得口罩國家隊南六企業等60家企業團體響應。

陳其邁推廣高雄農產行銷不餘遺力,以具體行動響應美濃農會開放白玉蘿蔔認股活動,成為股東之一。

更多文章請見《豐年雜誌》2021年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