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農業無毒防治 興大副校長黃振文獲傑出科技貢獻獎

行政院長蘇貞昌25日出席2020年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頒獎典禮,與科技部長吳政忠(左2)及3名得獎者國立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特聘教授宋震國(右2)、農委會畜產試驗所宜蘭分所研究員兼分所長劉秀洲(左)、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系終身特聘教授黃振文(右)合影。

文、攝影/陳慧萍

國立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系特聘教授兼副校長黃振文,投入植物病理研究45年,在農業廢棄物再生加值、農用微生物開發等研發領域成果卓著,成功開發對環境友善的微生物保護製劑,致力推動農業無毒防治,今(25)日獲頒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

「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每年公開受理推薦,依領域特性分設分設「自然科學與工程組」、「生物醫農組」、「人文社會與科教組」進行個案審查,並聘請相關部會首長、學術研究單位首長及學者專家組成「審議委員會」進行決選,為臺灣科技界年度盛事。

農業領域今年表現亮眼,由黃振文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宜蘭分所研究員兼分所長劉秀洲獲獎;專注精密機械研究的國立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特聘教授宋震國,也以突出的產學合作表現獲得殊榮。

行政院長蘇貞昌出席頒獎典禮表示,三位得獎人歷經多年辛苦,不僅有所成就,更能給予年輕學子經驗與傳承,讓臺灣的科技實力更強,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他除了向得獎人致上感謝,也期許得獎人作為典範,讓大家傳承學習,讓臺灣更有力。

黃振文出生雲林縣大埤鄉農家,最清楚農民噴農藥所造成的身體傷害,他表示,臺灣20年前開始推動有機農業,但當時無毒防治材料未普遍,農民也不信任無毒栽種,需要長時間耕耘。多年來,黃振文帶著他所開發的微生物保護製劑走入田間,教導農民田間綜合管理的概念,「每個作物病害都有關鍵的防治時間點,在正確的時間噴藥治療,再搭配植物的益生菌讓作物勇壯,自然能達到農藥減量。」

國立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系特聘教授兼副校長黃振文(右三)與研究團隊。(圖片提供/國立中興大學)

他舉例,梨子從開花到果實採收,大約需施用20餘次的農藥,若使用微生物菌與配合套袋,生育過程噴佈化學農藥次數即可減到3至5次,可大幅減少生產成本。再以梅子的黑星病為例,農友依他建議的方式,在梅樹開花萌芽之初,先用低濃度的藥劑消毒枝條,開花結果後每隔10天噴灑他們所研發的植物健素「中興一百」,結果防治效果良好,產量在隔年就明顯提升,農友原本因長期噴灑化學農藥導致發黑的嘴唇也變得紅潤正常,「顧了植物,也顧了農友」。

科技部長吳政忠表示,有機農業已是國際趨勢,捷克參議院議長韋德齊今年率團訪台,有團員到科技部座談,第一項提出希望與臺灣合作交流的項目,就是不用化學肥料,就能讓農業作物更好的技術,黃振文教授的研究值得推向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