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簡禎佑、楊志維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副研究員 鄭智允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助理研究員 林孟輝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員兼作物改良課課長
水稻「桃園5號」具有早熟且產量穩定的特性,可較北部地區廣為種植的台14號、水稻台南11號等中晚熟品種提早7~10日收穫。
水稻為國內栽培面積最廣的作物,其栽培過程當中所需的灌溉用水約占了所有農業用水的5成。為因應農業用水短缺情勢,除了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農糧署在2020年起開辦水資源競用區耕作制度調整政策外,農委會農業試驗所及各區域改良場近年也著手研究水稻直播相關資材與器械,在品種選育方面,更為了氣候變遷趨勢造成不同的水稻逆境條件,進行調適準備。爰此,農委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針對水稻的育種目標以早熟、產量穩定,且在穀粒充實期間遇到35℃左右的高溫, 尚可確保白米外觀透亮的方向進行。新育成的水稻品種「桃園5號」即在此目標下誕生,配合當前農糧政策適度調整耕作制度,推廣延後插秧,分散整區同時整地用水的壓力。
水稻「桃園5號」品種特性
水稻「桃園5號」具有早熟且產量穩定的特性,可較北部地區廣為種植的台14號、水稻台南11號等中晚熟品種提早7~10日收穫。根據2016及2017年的區域試驗結果,水稻「桃園5號」第1期作全生育期為119日,收穫後調查平均產量為5,758公斤/公頃,產量表現與其他品系相較穩定性佳,適合全臺灣種植。2020年第1期作在桃園、新竹6個示範區辦理水稻「桃園5號」延後插秧(3月下旬),平均產量為6,010公斤/公頃,其表現與其他品種正常時間插秧者(2月下旬至3月上旬)差異不大。
水稻「桃園5號」米粒心腹背白少,受到高溫導致白堊質的機率低。一般而言,穀粒充實期間極易受到高溫影響導致白堊質粒增加,該白堊質粒在後續碾米過程中常造成碎米粒發生,白堊質粒及碎米除了影響小包裝米的外觀外,也會降低完整米率,使消費者及糧商購買意願降低。2020年度水稻「桃園5號」延後插秧,其6個示範區白米白堊質率皆在5%以下,符合CNS一等米標準,顯然此品種較不易受到高溫影響。
水稻「桃園5號」栽培注意事項
一、水稻「桃園5號」栽培時,考量稻穀產量、氮素施用效益、食味品質及病蟲害抗感性等,建議氮素施用量第1期作採120公斤/公頃,第2期作採100~120公斤/公頃施用,唯施用氮肥時仍需視栽培地區、地力肥瘠及前期作物等酌予增減。
二、本品種屬早熟品種,栽培期宜著重前期增施氮肥以使分櫱數增加;生育中期應力行曬田,以抑制無效分櫱、促進稻根活力,並防止倒伏;幼穗分化期可酌施穗肥以增加千粒重。
三、水稻「桃園5號」除對白葉枯病部分生理小種稍具抗性外,對稻熱病、紋枯病及飛蝨類的抵抗性仍欠理想,栽培時需注意肥料使用避免氮肥用量過多,並依照各區域的水稻病蟲害預測警報及田間實際發生情形,以安全用藥的角度進行適時防治。
更多文章請見《豐年雜誌》2020年1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