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種苗6號」耐病、產量高 油炸洋芋片不褐化

「種苗6號」馬鈴薯塊莖形狀整齊,可售薯比例高達73%,產量比「克尼伯」品種更多。(圖片提供/種苗改良繁殖場)

洋芋片可以吃得更健康!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育成的馬鈴薯新品種「種苗6號」,相較國內主要栽培品種「克尼伯」,產量高出5、6成,且抵抗晚疫病能力更佳,栽培容易;種苗6號作為鮮食用途或加工洋芋片皆可,其經低溫儲藏後,高溫油炸成洋芋片可不發生褐化的梅納反應,洋芋片口感佳,食用也更健康。

國產馬鈴薯是冬季裡作作物,主要產地在臺中、雲林及嘉義等縣市,栽培面積約2,000至2,500公頃,年產量達6萬公噸。國內栽培馬鈴薯品種包括克尼伯、「種苗4號」、「台農1號」等,以鮮食、加工兩用的克尼伯種植面積占7、8成為最大宗。

馬鈴薯在低溫高濕的栽培環境,容易發生晚疫病,晚疫病是真菌性病害,傳播快速,克尼伯是晚疫病感病品種,每逢連綿冬雨、無法施藥情況下,馬鈴薯田就會整片染病,讓農民收成全毀。種苗場最新育成的種苗6號馬鈴薯則是晚疫病中抗等級的耐病品種,農民栽培更容易。

「種苗6號」馬鈴薯植株生育勢強,田間生長旺盛。(圖片提供/種苗改良繁殖場)

種苗6號塊莖為短卵圓形,薯皮黃色、薯肉白色,每公頃產量達40公噸,比克尼伯每公頃25至27公噸,增產48%至60%;一般塊莖太小顆的格外品馬鈴薯會被直接作肥,塊莖達60公克以上才具販售價值,克尼伯可售薯比例約6成,種苗6號可售薯比例高達73%,產量多更多。

國內栽培種苗4號、台農1號馬鈴薯,因具甜味、含水量高及特殊香氣,適合清蒸、切塊悶炒等料理方式;但這兩個品種馬鈴薯若是經過低溫(攝氏10至12度)儲藏,塊莖澱粉容易分解成還原醣,加工油炸會發生梅納反應褐化,洋芋片外觀、口感不佳,因此不適合加工用途。

種苗6號馬鈴薯採收後直接料理風味佳,經低溫儲藏後還原醣含量低,油炸不褐化,也適合加工多元應用的市場需求,與克尼伯同樣是鮮食、加工兩用品種。種苗場預計明年取得品種權,將授權農民團體技術移轉栽培。

「台農1號」馬鈴薯經低溫儲藏後,加工油炸容易發生梅納反應褐化。(圖片提供/種苗改良繁殖場)

冷藏過的「種苗6號」馬鈴薯,油炸也不會褐化變色。(圖片提供/種苗改良繁殖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