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水稻育苗場驚見秋行軍蟲!專家說免驚 原因曝光

秋行軍蟲老熟幼蟲躲藏於秧苗盤底部 (圖片提供/花蓮區農改場)

秋行軍蟲第10種受害作物現身,竟是水稻!「秋行軍蟲災害緊急應變小組」28日指出,玉里地區水稻育苗場通報疑似秋行軍蟲危害,經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會同花蓮縣動植物防疫所現勘後確認為秋行軍蟲,國內秋行軍蟲的寄主植物,新增「水稻」一項。

農委會防檢局副局長鄒慧娟表示,秋行軍蟲寄主植物種類繁多,水稻也是其中之一。去年才飛進臺灣的秋行軍蟲,從玉米、百慕達草、高梁、小麥、薏苡、小米、狼尾草、薑、花生等,一路危害,水稻為最新受害者。

秋行軍蟲吃玉米、吃高粱、吃花生,現在吃到了水稻,稻農是否要擔心?秋行軍蟲鑑定專家文化大學助理教授謝佳宏表示,這次在花蓮的稻苗場發現秋行軍蟲為害稻苗嫩葉,是仍在覆土的盆苗階段,並非發生在水稻田,實驗室內試驗結果顯示,臺灣的秋行軍蟲取食水稻葉無法完成生活史,加上臺灣的稻田都有淹水,秋行軍蟲會無法入土化蛹,所以稻農不必過度擔心,但仍須檢視防範。

應變小組指出,水稻為全球重要糧食作物,也是我國單一栽培面積最廣作物,年種植面積約27萬公頃,其中又以彰化縣及雲林縣栽培面積最廣;鄒慧娟表示,防檢局已公告剋安勃等6種水稻秋行軍蟲緊急防治藥劑,只要按指引用藥,就能阻止疫情擴大。

近期正值花蓮地區二期稻作插秧時期,應變小組指出,危害案例為代耕業者於出秧工作時發現秧苗受害,受害秧苗的生長期約為覆土後3週,葉片普遍可見受害食痕,蟲體則多躲藏於秧苗底部接近土面位置。

應變小組以金門高粱及臺灣本島硬質玉米為例,說明及早發現,並正確、及時施藥的重要性,高粱及玉米兩種雜糧作物均遭遇秋行軍蟲大面積危害,因落實防治作業,硬質玉米產量受秋行軍蟲危害影響不大,籽實繳交數量仍在契作標準之上;而金門縣高粱的收穫量甚至比前5年的平均值還增加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