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物冠狀病毒監控計畫6月啟動 鎖定3類動物

路殺社將啟動「因應新冠肺炎擴大篩檢野生動物傳染病」計畫,由資深會員擔綱撿拾大體任務,以將風險降至最低,圖為死亡穿山甲大體)。(圖片提供/特生中心)

曾經協助調查、監控山區野生動物感染狂犬病而撿拾野生動物大體的路殺社成員,將有新任務,防檢局6月將啟動「因應新冠肺炎擴大篩檢野生動物傳染病」計畫,已獲得路殺社同意提供協助,不過,這項任務因風險偏大,因此僅限參加系統化調查的資深會員參加,撿拾野生動物大體對象包括:哺乳類、鳥類,以及蛇類。

為調查狂犬病在野生動物族群的分布狀況而撿拾大體的任務,今年1月已經結束,原因是路殺社評估參與狂犬病等重要疾病監控的階段性任務已經達成,所以暫停了撿拾採集動物大體送驗的工作,但1月下旬中國武漢傳出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且致病的新型冠狀病毒來源說法不一,有:蝙輻、竹鼠,甚至是眼鏡蛇、穿山甲,防檢局因此希望路殺社能提供協助,再次運用強大的社群力量,協助了解並掌握各種冠狀病毒在臺灣的現況,以因應未來可能有許多未知疫病的侵擾。

路殺社原本是由農委會特有生物保育中心的研究人員在網路社群發起的社團,特生中心提供人事、技術、經費上的協助,使其成為特生中心的公民科學計畫之一。一開始只是社員回傳動物路死時空資訊及照片,後來國內爆發狂犬病,野生物動鼬獾、白鼻心等都有陽性案例,防檢局尋求路殺社合作,調查並監控野生動物感染狂犬病情形,社團成員過去6年來總計撿拾了9千件動物大體,成為國內狂犬病、禽流感、犬瘟熱、小病毒監控研究、農藥毒害與重金屬污染調查最主要的檢體來源之一。

不過,社團也飽受壓力,因為有些專業人士不認同委由非專業人士撿拾採集動物大體的作法,因為撿拾野生動物大體有一定的風險存在,因此,在新的「因應新冠肺炎擴大篩檢野生動物傳染病」合作計畫中,路殺社改變執行方式,僅由資深會員擔綱撿拾野生動物大體的任務,將風險降至最低。

路殺社的發起人、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林德恩說,路殺社的系統化調查在全臺約有250個樣區,參加系統化調查的的資深社員約有500人,每人各有自己認養的樣區,若發現哺乳類、鳥類,或蛇類的大體,大體狀態良好就可以撿拾、寄回特生中心,大體要先冷凍1天,以2層塑膠密封袋包好,裝進堅固保麗龍盒或是硬紙盒打包完整,並附上撿拾日期、詳細地點、物種、採集者等4項資訊,冷凍宅配至特生中心。

特生中心收到樣本後,會先登錄資料,依縣市鄉鎮、物種類群、疾病類別等分送不同地方檢驗,鎖定哺乳類、鳥類,以及蛇類之外,要驗病毒種類至少有:冠狀病毒、狂犬病、禽流感、小病毒、犬瘟熱等,檢驗單位可依動物大體狀況,再驗其他病原,例如,動物肺結核這類高傳染性的動物疾病。這次造成全球重大疫情的新型冠狀病毒,禍首雖指向蝙輻,但尚未有決定性的定論,所以防檢局因應新冠肺炎而啟動為期1年的擴大篩檢野生動物傳染病計畫,除了鎖定蝙蝠之外,也想了解其他哺乳類動物身上是否也有冠狀病毒以及病毒種類與傳染性,因此需要哺乳類野生動物的大體,另外也需要鳥類及蛇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