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保存食】平安粥,食平安

文字/朱美虹 插畫/Ruth Yeh

常常說起宜蘭人的性格,不是外冷內熱,就是生性節儉,但是又愛辦流水席。其實宜蘭的鄉親只是比較重視傳統吧!從每年過年廟宇的平安粥就看得出來了。

一開始過年到村子的廟裡拜拜、安太歲、祈平安時,總是會遇到左鄰右舍三嬸婆、五叔公親切的叫喚:「食平安粥喔!食平安!」想說村裡的三官宮真「工夫」(kang-hu),大過年還煮粥、黑糖薑茶。一直到孩子進了學校,跟地方媽媽們活絡起來之後,才發現她們過年期間居然會揪團,到縣內各廟宇吃平安粥。我也才知道全宜蘭居然有一兩百間宮、寺、廟,都會在過年期間提供平安粥給來祈求一年平安的信眾吃。有素粥、葷粥、甜粥、湯圓,最神奇的是還有許多配菜,一看之下不得了,酸菜、宜蘭黃蘿蔔乾、豆腐乳、醬油漬小黃瓜、醃辣泡菜、醃大頭菜、溼式發酵黑豆豉,每一樣都來自不同家庭的手作,每一味都是智慧的結晶,發酵、醃漬、釀造的大集合。後來我每年都很期待過年,尤其是初一到初五的平安粥,還有充滿競技意味的小菜,村子裡的發酵釀造達人,會在平安粥大會上大展身手,讓大家懷念一整年。

這也讓我想起旅居日本的短暫時光中,元旦寺廟無限供應的甘酒,不同的元素提供了一樣溫暖人心的食物,有趣的是這些都是發酵食品。

現代人對於寺廟、傳統總有一份懷舊感,卻也有不太想靠近的距離感。就像現代人吃淡不吃鹹、吃原形食物不吃加工、吃活菌吃益菌,食物的選擇在生技食品與傳統發酵之間擺盪。其實傳統與科技之間不是孰好孰壞的二分法,現代人的生活已然飛躍到以往無法想像的地方。

吃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或許是宜蘭人節儉內斂、卻又喜愛宴客的個性使然,食農議題一直都在傳統廟宇的小餐桌上匯聚,人們注重的食農不就在傳統的聚落中一直傳承下來嗎?這過年的平安粥,歡迎各地的朋友一起來體驗,到宜蘭各個村落的大小廟宇走走看看、吃粥添油香,每一碗粥都是在地村民最大的誠意、對天地萬物最大的敬拜!

PROFILE

朱美虹

「美虹廚房」的掌鍋人,因為老是做七、八十歲老人家才會的傳統食物,被老公戲稱為宜蘭深溝最年輕的耆老。不是在自己的廚房就是在別人的廚房,整個蘭陽平原就像私人廚藝教室,隨四季作物變換上演各種食材秀。


文章未完,完整版請見《鄉間小路》2020年3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