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下蛋現場!吃飽睡睡飽吃的解放雞

蛋雞

文字/廖詠恩 攝影/董昱

「來!我帶你們去看雞,牠們等不及要吃草了!」早上10點半,新竹雅各牧場的主人戴秋蓉匆匆打開雞舍的門,「我們的放牧雞不怕人,不像一般養雞場,人一靠近就雞飛狗跳!」飼養員穿越雞群,將草料投入飼料桶,等待多時的一千多隻雞一擁而上,低頭啄食。

蛋雞的一天是這樣過的:天亮吃早餐、生蛋,到9點多,牠們就產下了今日約莫八成的蛋量,下午1點半吃第二餐;其餘是放風時間,雞被放到草地上晒太陽、洗沙浴,直到4點返回雞舍,物色晚上睡覺的位置,天黑後進入夢鄉。

睡飽吃、吃飽生,人道飼養的雞生活聽來單純,但其中暗藏的細節需要刻意經營。牧場工作人員在飼料、水、地面施撒酵素,利用微生物加快雞糞分解的速度,所以雞舍沒有異味;雞晚上會站在棲架上睡覺,每隻雞的「床位」寬15公分,棲架第一層離地至少要45公分,地上的雞才不會啄上層的屁股。

戴秋蓉指著產蛋箱外的墊箱,「牠身體裡有蛋,從地面用力跳會影響生蛋,讓牠先跳到這裡再上去,會比較輕鬆。」在暗處生蛋是雞的習性,因此產蛋箱外設有布簾,經過訓練的雞會依序跳進箱裡生蛋,生完就出來,讓位置給下一隻雞。伸手探入箱內取出一枚清晨下的蛋,還能感覺到殘留的母雞體溫。

野放到戶外的雞會伏在沙地上磨擦身體,去除寄生在羽毛上的寄生蟲。放眼望去,地上滿是一個個被雞「蹭」出來的坑洞,裡頭各窩著一隻正在沙浴的雞。「人類對雞有虧欠,因為過去都把牠們關起來養,友善的前提是讓牠們自由自在。」戴秋蓉觀察,雞喜歡做日光浴,會半躺著展開翅膀,接受陽光洗禮,她邊說邊將手背在身後,並翹起一隻腳,俏皮模仿雞晒太陽的姿勢。

蛋雞餵食

從山上養到山下 口碑宣傳放牧蛋的價值

現在看來祥和的景象,其實是雅各牧場在養雞路上跌過一跤再開發的新天新地。戴秋蓉與牧場夥伴原本都不是從事畜牧業,2013年接觸蛋雞養殖的契機,是著眼於山上土地廣闊無汙染,他們為部落原住民購置雞隻與設備,另一方面尋找費者,將北從新竹尖石,南至臺東太麻里、屏東牡丹出產的蛋,運送至城市販售,希望輔導原住民賣蛋營生。

他們懷抱理想上山養雞,卻因產蛋率不如預期、蛋品的運費過高而連年虧損,2016年夏天連續三個颱風侵臺,徹底摧毀高山養殖地,迫使他們收手,隔年2月回到山下重啟爐灶。之所以選擇在似乎和農業沾不上邊的新竹養雞,他們早有定見,「因為有竹科,有消費能力的人都聚集在這裡。」選擇以友善放牧飼養蛋雞,雖然是為了做出市場區隔,但是居高不下的成本與隨之拉高的雞蛋價格也讓他們傷透腦筋,牧場主人彭聖崴直言:「大家都想一顆蛋三塊就有了,為什麼要吃一顆15塊的?」

要讓人理解放牧蛋的價值,與消費者面對面交流仍是最有效的方式,因此他們不走連鎖通路,自產自銷,方便控管訂購數量,就連送蛋都自己來,「一般物流送到蛋破了根本不管啊!為了那兩盒、四盒蛋,我們自己開車哪邊都送,連客戶都說這樣怎麼會划算。」幸好口碑很快地傳開,彭聖崴自信地說:「客人吃了覺得好吃,會介紹人來農場參觀。習慣吃好蛋,就不會去吃便宜的蛋。」

蛋雞產蛋箱

文章未完,完整版請見《鄉間小路》2020年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