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仁溪下奮力重生 – 茄萣.漁港再生

文、攝影/陳婷芳

   有「烏金之鄉」美名的高雄茄萣,每年在烏魚迴游季節,彷彿歲末年終的魚汛一般,讓人懷抱著滿滿的期待和希望。前往茄萣的路上,台17線及台17甲線兩條濱海公路為主要幹道,印象中,只要看到興達火力發電廠的高聳煙囪,即是即將抵達茄萣最熱鬧的興達港觀光魚市。但造訪高雄市茄萣舢筏協會時,才發現了白砂崙漁港──這是全臺最小的漁港,它從高雄縣首座漁港的歷史地位、歷經二仁溪生態浩劫而廢港的坎坷命運,到現在勵精圖治、極力推動溼地營造,盼尋找復甦生機。

茄萣地處二仁溪出海口,可算是從府城一帶延伸而來的濱海沙洲地形,在荷據時期古地圖已繪出漁夫灣,以白砂崙為界,往南是蟯港內海,往北是台江內海,相較府城七鯤鯓(註:臺語,指圍繞著潟湖、內海的沙洲),白砂崙面積最大,地勢也最高,「白砂崙不是有很白的沙灘,而是因與茄萣相鄰的台南灣裡為第七個鯤鯓,白砂崙依序排行第八,由於正對二仁溪出海口,淤積較鯤鯓更多,而稱為砂崙。」高雄市茄萣舢筏協會總幹事蘇水龍解釋。基本上,茄萣境內幾乎皆與海洋或內海近在咫尺,大多數居民亦靠海維生,而茄萣地形狹長,共分成白砂崙、頂茄萣、下茄萣、崎漏四大聚落,主要人口分布在頂茄萣。

細數白砂崙的過往

蘇水龍表示,其實白砂崙漁港是高雄縣第一個漁港,早在1951年即成立了,茄萣漁業早期是以白砂崙為中心,白砂崙漁港岸邊自然而然聚集為魚市場。目前,高雄市茄萣舢筏協會會址前身就是漁會所在,在白砂崙漁港最鼎盛時期,無論漁船與漁獲量皆不可同日而語。

透過一張張黑白老照片,可看出白砂崙漁港百年來的演進。清朝中葉,白砂崙是一處沙灘港,但砂質硬,開船很困難,當地人甚至有鐵板沙之說。當時漁民利用竹筏捕魚,可將竹筏拖上岸,加上風帆借力,而發展出「茄萣帆筏」的地方漁業特色。

1930年代,木船開始取而代之,由於木船難以停靠沙灘,颱風來襲時,需要避風港,於是才在二仁溪挖港口,蘇水龍強調,「白砂崙漁港當時真是應急之用而已。」而老照片裡的手動閘門一直到1997年才改裝成電動閘門。

更多內容請見《鄉間小路》2017年09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