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蚵串起的西邊小鎮 – 台西.養殖漁業

文、攝影/陳婷芳

在環境意識抬頭之後,關於雲林縣台西鄉的新聞報導,多半與環境運動有所關連,漸漸讓人遺忘這座濱海漁鄉多麼豐饒。望不盡的文蛤養殖魚塭和海邊浮棚蚵架,耳際傳來討海人的海口腔話家常;臺語歌《癡情台西港》至今仍傳唱著,訴盡討海生活的艱苦辛勞;小漁村雖偏遠卻默默蛻變,期待再次遇見美麗。

台西,這地名清楚說明了這座漁村在臺灣的地理位置。雲林縣台西鄉位於臺灣的西端,東鄰東勢鄉,南連四湖鄉以虎尾溪為界,北接麥寮鄉以新虎尾溪為止,西臨臺灣海峽與澎湖遙遙相對。台西也是臺灣方位地名(臺北、臺中、臺南、臺東、台西)中,唯一行政區止於鄉級的。

繁華落盡五條港

開車走台61線下台西交流道,五港村的路標指引便立現眼前。十年前,五條港至口湖段通車後,這條

西部濱海快速公路成為濱海漁鄉最便利的聯外交通要道,尤其行駛高架式公路風光視野開闊,令人倍感心

曠神怡。

進入五港村聚落時,沿途總能看見漁村婦女戴著遮陽漁夫帽、穿上防曬袖套、尼龍手套等,正全副武裝地綁蚵條、串蚵等賣力工作的身影。小漁村的人文風采沒有半丁點時下文青的故作姿態,只有再平實不過,得為家計餬口營生的真實面貌。在單調的日常裡,體會漁村人家知足常樂的豁達天性。

台西鄉的五港村,當地人稱作五條港,或叫狀元澳,因為昔日有五條良港而得名。此五條良港是由五條支流匯聚而成,距現在的五條港安西府約500 公尺。在清朝時期,五條港是臺灣中部的天然良港,商船從上海、寧波、天津或福州、廈門、汕頭往來如梭、盛極一時,附近村落猶如十里洋場。光緒24 年(1898年)草嶺潭崩潰,洪水氾濫,良港淤積被迫廢港,當年繁華榮景徒留一頁歷史。

更多內容請見《鄉間小路》2017年09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