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物語】人體為喻, 喚起對島嶼生命的重視──《保島》紀錄片導演專訪

文/林書帆 圖片提供/松楓生態服務有限公司

臺灣不僅是寶島,也是擁有許多自然保護區的「保島」。農委會最新出品的紀錄片《保島》,藉由訴說臺灣保護區的故事,告訴大家保育不是少數人、 也不只是林務局的事,而是生活在這座島嶼的人們共同的責任。

執導《保島》的導演詹家龍,原本是一位生態攝影師,之所以跨足紀錄片拍攝,是因為紀錄片可以說故事,讓大家了解為什麼要保護臺灣的自然生態。他如此解說《保島》的拍攝緣由,「早期保育是以明星物種為標的,後來開始保護牠們的棲地,也就是保護區的劃設,但保護區與保護區之間的棲地破碎化,對野生動物的基因交流仍是很大的威脅,因此林務局於 2000 年開始執行『中央山脈保育廊道計畫』,為的是連結以中央山脈為核心的各個保護區,提供野生動植物一個更完整的保護傘。」

「這就好像我最初被蝴蝶吸引時,只對一些稀有的蝶種感興趣, 這些稀有的蝴蝶就像一個個單獨的保護區,可是真正需要被保護的是整個臺灣,而不是每一個各別的稀有物種。所以我後來才會投入紫斑蝶的研究,雖然牠們是全臺灣最常見的蝶種,但也正因如此,牠們代表了這個生態系的健康。」

島嶼健康,繫於渺小人類

雖然主題是臺灣各個保護區,但紀錄片由島嶼的脊椎、島嶼的肌膚、島嶼的動脈、島嶼的肝腎等八個段落組成,分別隱喻了中央山脈、森林植被、河流與濕地等不同的棲息環境,避免了單點介紹會 造成敘事結構破碎的問題。詹家龍說,如此安排的用意是希望創造每個人都能懂的比喻:一個個獨立的保護區,就像人身上的不同器官,而這些器官目 前都有著不同程度的健康問題,中央山脈保育廊道的規劃,就像是打通任督二脈,讓其他器官的衰竭 狀況多少獲得改善。

「但即使是打通了任督二脈,島嶼的健康還是取決於每一個小小的細胞,也就是我們人類。」人類在這部紀錄片中的形象雖然如同細胞一樣渺小, 所扮演的角色卻非常重要。「與其說這是第一部講臺灣所有保護區的影片,不如說這是林務局第一次嘗試邀請社會大眾共同來參與保育的任務,因為這些保護區必然會受到人類的影響,人類的作為決定了保護區的命運。」


更多內容請見《鄉間小路》2017年1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