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好吃麵包,漫長等待都值得 – 海倫鮮吐司

文/陳琡分 攝影/陳家偉

香港出生、輔大畢業的施穎瑩,原本分別在香港、臺灣擔任記者工作,專跑社會、財經人物採訪,但她真正熱 愛的,還是在美食領域的書寫上。於是十餘年前她決定辭去正職,專心寫作,著有《相約私房美味》、《追著色彩旅行去》等書。她的廚房有一整面牆架疊了滿滿的自釀水果酒、醋與果醬,雖然不是為了麵包而做的,但也可見出施穎瑩的手作魂。

除了文字耕耘,施穎瑩另一個為人熟知的身分是麵包師。她曾在料理教室開課教授麵包製作,自有品牌「海倫鮮吐司」主打有機、天然,以及自養酵母,在小農市集裡也頗受歡迎。但她其實從來沒有想要以做麵包、賣麵包維生。「那太辛苦了,一點都不划算。」施穎瑩直率地說。

因為愛吃終至投身其中 

在香港出生長大的她,從小就很喜歡吃麵包,小時候最喜歡的就是甜甜軟軟的菠蘿包和雞尾包。「但長大後發現做麵包很辛苦,大半夜就得起床;而且麵包的工序實在太多。雖然喜歡,還是沒有朝這個職業去走。」

但麵包總是在某個地方等著她。「有一次去花蓮玩,住的民宿提供早餐,是他們自己用麵包機做的吐司。前一天晚上將材料放進機器,第二天清早趁熱出爐上桌,很好吃。」現做的美味讓施穎瑩難以忘懷,一心想要跟進。但又怕自己只是三分鐘熱度, 買了機器只是堆著積灰塵,便遲遲不敢下手。「過了一年,又去到同一家民宿,老闆娘問我買麵包機了嗎?我說還沒。她說:妳不是很想自己做麵包嗎?」

因為老闆娘這句話,施穎瑩終於下定決心走上麵包之路。回到臺北後,她買下第一臺麵包機,開始做吐司,也跟著研究其他麵包。碰巧朋友傳來消息,有個自養酵母的麵包老師要開課,便和朋友結伴一起去上課。除了挑自己喜歡吃的種類學,另外著重 在光看食譜不容易學會、需要有人從旁指導的品項。

為了麵包,施穎瑩常常練習到半夜 1、2 點,揉麵糰揉到開 車回家手都會抖。「老師教的是純手揉,我後來結合了麵包機的輔助。畢竟做一個手揉麵包要花上半天,我那時還在上班,沒有 太多時間,又想要吃自己做的麵包,所以就這樣折衷。」

機器揉製的麵包和純手揉的確實不一樣。「我的建議是, 一開始學還是用手揉,因為你必須用雙手接觸麵糰,才會知道真 正的觸感是什麼。學會之後,心裡有個底,就可以適時讓機器幫忙。」可以中途取出用手揉,或是機器打好之後再用自己的雙手確認。「機器是一種協助,其實不太需要迷信全手做。」施穎瑩說。

 

更多內容請見《鄉間小路》2017年1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