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 × 曾女香 - 魚露裡的生活滋味

文/林書帆 攝影/汪正翔

料理就像異國的人事物,有時排斥、誤解都是出於沒有嘗試接觸。「我剛來臺灣的時候,覺得勾芡 的料理好像鼻涕、蚵仔煎和臭豆腐也不敢吃,但是現在這些已經變成我最愛吃的東西了。」18 年前嫁來 臺灣的越南新移民曾女香這麼說。

曾女香還在越南時,白天幫忙家中布莊的生意,晚上在外語中心教授華語,煮飯等家務都由三 個姊姊一手包辦,來到臺灣之後,因為思念家鄉的口味,才在一通通越洋電話中,開始摸索家鄉菜 的作法,進而在因緣際會之下,由「南洋台灣姐妹會」介紹到社區大學教授東南亞料理。「因為要 上課的關係,像是比例呀、作法都要更精確,所以就更認真投入研究。現在網路上雖然能查到很多 東南亞料理的作法,但那是屬於比較普遍、一般性的,像我打電話回去娘家問,問到的作法就更道 地。」曾女香說。

料理是認識文化的敲門磚 

跟一般的美食教學課程不同,曾女香在社大的料理課,還會融入越南的文化。「比如說我會告訴學生, 這道料理是在哪些節日會吃的,為什麼要吃這道菜等等。臺灣不是有一句俗話說『要抓住男人的心,就先 抓住他的胃』嗎?在文化交流上也是一樣的道理。」

曾女香說,新北市永和社大應該是北臺灣最早開設東南亞料理課程的社區大學,所以以前還有學生從 桃園、基隆等地來上課,讓她非常感動。但因為她到永和要轉好幾次車,每次回到家都很晚了,當時她才 國小三、四年級的女兒,剛好在學校認識了新莊社大的老師,曾女香於是在這樣的機緣下換到新莊社大上 課。「有的臺灣學生會分享這道料理可以如何和臺灣的作法搭配,變成另外一道菜,也有一些學員本來就 會做料理,或是開小吃店的,他們刀工比我還好,只是因為想學東南亞料理才來上課。」


更多內容請見《鄉間小路》2018年0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