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陪伴「龜」鄉的路──六龜學童伴學計畫

文/鄭乃華 攝影/林韋言

一場演講,重新牽起江舟航與故鄉高雄六龜的連結。多年後重回故鄉,他發現隔代教養問題依然普遍,孩子課後不是協助農事,就是在外遊蕩。於是江舟航在六龜龍興國小推行伴學計畫,開設食物、 陶藝、染織等課程,希望學童能在更好的學習環境下,提早探索自身興趣,進而建立對故鄉的認同感。

午後一點半,龍興國小的上課鐘聲準時響起,六年級的學生陸續進入教室,準備上陶藝課。負責課程的學務主任陳柏君說,老師正從車程一個多小時的市區趕來,請同學稍安勿躁。

這天是陶器工作室「樂無事」的店主鄧佳慧這學期的最後一堂課,要彩繪陶甕,並漆上一層透明釉,讓上色的陶甕更為防水耐熱。這 是江舟航 2017 年所策劃的「六龜學童伴學計畫」其中一門課。

土文青甜點師歸鄉築夢

有「土文青甜點師」外號的江舟航,因受邀到六龜高中及老家對面的六龜圖書館演講,意外與故鄉重新連結。談到偏鄉的教育環境, 江舟航不免語重心長。他因求學、工作到市區 發展,每次回老家,他發現家鄉的問題從小時 候到現在都沒有改善,隔代教養問題依舊,放學後學生不是回家幫忙農事,就是在外遊蕩。

在這樣的環境成長直到離鄉,江舟航先是到臺北當模特兒,也參加過歌唱選秀節目,經過 一段時間的迷惘,才找出對甜點的熱愛。他決定挽起袖子返鄉創業,一開始在高雄三餘書店 擔任駐店甜點師,2016 年獨立在市區開設「日食生活」甜點店。

將甜點夢付諸實踐的經驗,在他回六龜演講時獲得熱烈回響,也讓江舟航興起推動伴學計畫的念頭。不希望六龜小孩因資源缺乏落入迷惘,他把過去累積的經驗與資源予以整合, 為家鄉創造較好的環境,企圖翻轉偏鄉小孩比 較落後的刻板印象。他強調,唯獨透過認識自己的家鄉文化,認同自己是六龜人,才能破除偏鄉魔咒。

根植在地的伴學課程 

伴學計畫的課程分成金、木、水、火、土 五大類別,由江舟航邀請專業師資開課。從他負責的甜點課,就能發現課程採用在地食材, 且蘊藏深厚的在地文化。像是用六龜種植的胡椒做成的胡椒餅乾,以及由百年相傳的紅豆沙 餅創新而成的「紅豆相思餅」。

紅豆相思餅是最讓龍興國小校長馮綉雯佩服的創意,她解釋,紅豆沙餅是六龜地區獨有的月餅,日治時期鎮上有一位老師傅向日本人學做和菓子,後來又習得中式糕餅的作法,融合兩者優點,做出了中日混血的月餅,但這項傳統的美味已漸漸被人遺忘,直到江舟航發揮創意才重出江湖。


更多內容請見《鄉間小路》2018年05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