擲筊借晒穀地

晒穀

文、圖片提供/小魚

2016年我開始在臺東達魯瑪克種水稻,實驗半農半X的生活。因為量不多,機器烘穀不划算,所以必須像先人一樣,汗流大地的晒穀子。於是在收割前,我就開始物色晒穀場地。我很早就看中鄰村的土地公廟。這個廟埕根本是仙境,有大樹公可以乘涼、美麗的花朵,讓這裡多了一分寧靜。

但是,我一直遇不到廟宇的負責人,居民說我可以直接來沒關係,不過我還是不放心。直到要收割的當天,我才跑去擲筊,問土地公可不可以借場地晒穀。結果,笑筊!我開始緊張了,繼續問:是要用什麼交換還願嗎?(土地公:笑筊!)我又問:還是我要跟其他人報備?土地公給了我一個聖筊。

這個答案酷斃了!還是要跟凡間的人打招呼啊!但我要去哪裡找人呢?勉強從牆上的捐獻名單發現,這間土地公廟是由隔壁的豐聖宮管轄,我趕緊去找主委,結果沒有人,只好再去問居民,好險遇到之前打過照面的大哥,他說加油站老闆是總幹事,於是又跑去加油站,請店員幫我打電話給總幹事。

電話中我用一口流利的破臺語說:「我欲曝粟仔,欲借廟埕(晒穀的臺語念起來很像追馬子)。」總幹事馬上說好,叫我不要擋到路就好。

於是乎,我成功的開啟廟埕晒穀之路。平日清幽的土地公廟,不知道為什麼一整個下午都有阿伯來找我聊天,還有青草藥師傅一直請我喝青草茶怕我中暑。

長期生活在原住民部落,突然這麼密集的聽到臺語,有一種溫馨的歸屬感,原來這個社區的居民大多是日治時期由臺中、彰化移民來開墾,居民齊心建廟,還會定期回臺中順興宮、鹿港天后宮進香。阿伯們早上都會來點香,到大樹公下乘涼,而我每天上下工前,也會向慈祥的土地公上香打卡稟報我的心情,也許是信仰的力量,在焦躁炎熱的夏日,多了許多感恩與安定。

PROFILE

小魚 臺南人,愛上臺東的土地與空氣。以前是玻璃心小農,現在想當潮農。希望創造連結土地的生活方式,跟著大自然的韻律行動,耕種自己的食物,讓身體遊走在太陽和月亮之間,與萬物和諧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