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保障收購, 余順豐農產加工廠默契承擔採後處理 – 自主管理,也鼓勵農民提升產品品質

文、攝影/余世芳

關於農產品加值,農產加工是最常被提及的,但真的這麼好賺嗎?以雜糧來說,如黃豆、 黑豆、花生,除了須考量投入成本外,其實從採收開始,就有許多關鍵的加工前置作業 必須注意,食品加工業者如何克服?若是在農村裡,想與社區居民一起發展農村加工, 可不可行?讓我們來看看幾位業者如何實踐。

前往嘉義旅遊時,遊覽車往往中途停 靠「余順豐農產加工廠」成立的余 順豐花生觀光工廠,遊客不只是將此作為 驛站,一邊參觀了解花生加工過程,也順 便採買伴手禮。這是臺灣第一家花生觀 光工廠,至今歷經三代人的努力,從早期 商行轉型為農產加工廠,第三代余

兆豐於 2011 年前至日本留學回國後投入工廠經 營,再升級為觀光工廠。作為原物料加工 廠的本質未變,提供高品質、符合衛生安 全的產品,仍是主要目標。

農村大型食品工廠缺工, 自動化設備之外仍面臨農業缺工 

余順豐農產加工廠位於嘉義縣東石鄉, 過去是向農民收購五穀雜糧並販售的商 行,後來逐漸轉型為以花生為主要原物料 的加工廠。

早期僅進行初加工、二次加工,也就是 將花生脫殼後,規格化選別。至於食品加 工等級的第三、四次加工,余兆豐表示早 期曾嘗試過,也僅是花生覆上一層芥末或 紅麴等口味的麵衣。

發展至今,雖然加工廠門市展售自家產 品相當多樣,如花生油、花生糖、花生醬、 花生膜茶,曾發展外銷,不過加工廠仍以 初加工、二次加工為大宗,以食品工廠、 盤商為主要銷售對象。

觀其自製與銷售狀況,不難判斷花生收 購面積必然可觀。余兆豐說,目前收購面 積約 1 千甲,分布在彰化、雲林、嘉義, 遠至花蓮。他表示收購並不限於特定花生 品種,只要是市場有需求,加工廠都收, 而且收購當場直接支付現金,無論品相好 壞皆當場收下,回到加工廠再進行採後處 理,待脫殼、選別、規格化後置入冷藏庫。

余兆豐解釋,之所以一直以來皆採用收 購而非契作模式,主因在於農民並不想被 契約綁死。加工廠願意承擔收購成本與風 險,縱使之間未有權利義務關係,農民長久合作下來也與余家維持了三代情感,其 中最年長的農民如今 82 歲,又以 50 ~ 60 歲居多。

這也點出了農村老化的問題。余家身為 食品加工廠經營者,也懷有對老一輩農民 的情感,然而隨著他們日漸凋零,面對的 不只是失去老夥伴的感傷,還有花生愈來 愈少人種植的問題。此外,工廠一直是由 農村裡的阿婆們為花生選別,從年輕做到 老,如今年紀雖大但動作仍俐落,但是加 工廠陸續添置自動化電腦選別機,並非為 了取代阿婆們,而是因應農村缺工。

更多內容請見《豐年》2017年1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