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屆模範農民】游明俊 風雨生信心,用專業打造綠色存款

在競爭激烈的草花王國──桃園,游明俊以專業與勤奮態度闖出一片花卉苗木市場。他深入理解市場需求,提出對策迎合消費者喜好;同時建立收付SOP 流程,謹慎計算、分析利潤,以提高競爭力,並能進一步擴大規模與獲利。此外,他也樂於分享自身經驗給各產銷班,再發揮己身所學,投入各項景觀美化工程,持續拓展花卉苗木的美學影響力。

售價不到20 元的草花,除了得負擔人力、運輸等成本,在大賣場還常被定位為帶路貨,以低價吸引消費者購買周邊商品。而桃園身為競爭激烈的「草花王國」,不僅鄰近全臺最大的草花消費市場──臺北市,栽培面積更占全國70%以上,明源園藝負責人游明俊就在此靠著專業學經歷和勤懇態度,打造1.8 公頃的栽種面積,一年生產約70 ~ 80 萬盆草花,用微利撐起生計。綠色存款

風雨中求安居

時節近立冬時,風雨間雜,明源園藝的員工穿著雨衣,將四季海棠從24 孔穴盤移到12 孔穴盤,讓植物有更多伸展空間。「小時候這裡是水稻田,東北季風下來,雨一直下,水很冰,還是要下田幫忙父母拔草,眼淚鼻水直直流。」游明俊回憶。游明俊畢業於桃園高級農工職業學校(現為臺北科技大學附屬桃園農工高級中等學校)園藝科,與嘉義農業專科學校(現為嘉義大學)農場管理科(現為園藝學系農場管理組)就讀期間,不同於同學當代書或業務賺學費,他有空就到嘉義、彰化田尾等地認識園藝業者,未畢業便已熟悉草花市場。也因發現此產業有機會賺到比一般上班族還優渥的收入,他便積極籌資,畢業前便與前輩合資創業,成立草花種苗場。

「花卉產業工作時間彈性,不會賺到很多錢,但生活可以過得比一般人好。我寧願比別人早20 年辛苦,先苦後甘。」大多人不喜歡日曬雨淋,但他從小就在田裡幫忙,不以此為苦,加上家裡有田、創業時未婚,壓力較小。因為及早確立目標、又肯吃苦,游明俊在25 歲就開設種苗場,擁有自己的事業。

游明俊裝設自動化澆灌設備,人工澆灌1 天只能顧及2 分地,自動化設備可以澆2 ~ 3 甲,圖為四季海棠穴盤苗。

擁有資訊和人脈 就能掌握收益

目前他的產品以草花為主,小灌木次之,另有少量苗木,年淨利超過300 萬元,但也承擔高風險。「歐洲市場大,可以單一生產一種草花,臺灣市場小,要少量多樣。」若未抓到市場脈動,草花只能丟棄,因此栽種前需了解業者需求、媒體對市場喜好的影響,及南北部的偏好等訊息,交叉判斷該種什麼草花。

要取得資訊和人脈,就必須夠勤勞。游明俊親力親為送貨到花市、門市,為的就是從銷售端了解消費者買花的時間、種類和目的。此外,態度也很重要,「我100 棵花都願意送去內湖花市,不惜成本完成任務,感動人家。可能他賣得不好,但他朋友賣得很好,他會幫忙介紹。」替人設想也是關鍵,「人家8 點送貨,你9 點才到,晚到1 個鐘頭,10 個工人就10 小時,對方要賠多少?早點出門,在那裡等也沒關係。」

轉型是為了生存

游明俊觀察近年氣候變化,調節種植品種。「有些花不怕冷,越冷越漂亮,有些花怕冷怕雨。」但氣候異常難預估,例如去年甜菊提早開花,沒了具經濟價值的葉片,只能全部丟棄。民國92 年,SARS 肆虐,大型花展等活動停擺,讓產業跌落谷底。游明俊丟掉5 萬棵花,損失約50 萬元。即便如此,事業不能停,員工還是得工作,不耐久的草花無法等到市場回溫,他便改種多年生的花卉及苗木,度過低谷。

游明俊表示,現在要有競爭力得具備規模,必須聯合同業爭取時效,在最短時間內供應品質好、數量充足的草花,一起拿下大型標案。專業、態度,是游明俊在高度競爭的草花市場立足的不二法門。(文 · 攝影/曾怡陵,相關報導請詳見《豐年雜誌》2017年01 · 02月號

明源園藝的員工將四季海棠從24 孔穴盤移到12 孔穴盤,讓植物有更多伸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