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沙龍】就在你身邊:間諜海豚

我個人認為生態紀錄片應該具備有三個基本的元素:學術、技術及藝術,學術可以確保內容精彩而且正確無誤,技術則能展現拍攝及製作的影音品質,至於藝術性則如同電影或其他影音作品一樣能夠感動觀眾。這三種元素持續地日新月異,足以讓我們看到更多、更新的生態紀錄片,在迄今六屆的野望影展中,可以明確地看出來,其中進步速度最快的就是技術了。

技術對於生態影片的影響有幾個具有指標性的作品,例如2006年發表的《地球脈動》(Planet Earth)全面使用高畫質(High Definition)規格拍攝製作,令人耳目一新;2016年發表的《地球脈動2》(Planet Earth II)則是使用了超高畫質Ultra High Definition的4K解析度(4K resolution)製作。李安導演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更是以每秒120幀的高畫面更新率(High frame rate, HFR)以及3D、4K的規格拍攝放映,觀賞時有如身歷其境,具有令人震撼的視覺感受。

2014年Wildscreen影展將傑出貢獻獎(Outstanding Achievement Award)頒發給資深影片工作者John Downer,並不只是因為他的作品《臥底企鵝》(Penguins – Spy in the Huddle)獲得當年的最佳大眾播映獎,以及《間諜海豚》(Dolphins – Spy in the Pod)提名了動物行為獎,而是他所使用的「間諜拍攝法」,用前所未有的距離貼身拍攝野生動物,得以一窺牠們的互動以及私密的行為。這項遙控拍攝的技術,起初只能夠偽裝成為石頭、雪球或者是鳥蛋,但是隨著「造型」的進步,可以變身為各種個體,混入拍攝物種的族群及棲息環境之中,獲得前所未見的畫面。

這樣的新手法、新視野,直接反映在野望影展的「收視率」上,不論是臥底還是間諜、企鵝還是海豚都是兒童觀眾最喜歡的作品,在各地校園放映中獲得最高的指名率,放映時更是笑聲不斷、印象深刻。以第六屆野望影展播映排行榜第一名的《間諜海豚》來說,其中除了遙控海豚之外,還有鮪魚、海龜、鸚鵡螺、烏賊等暗樁,連靜止不動的硨磲貝都暗藏了機關,就算是聰明的海豚也料想不到「間諜就在你身邊」,表現出最自然的一面。坦白說,就算是旁觀的我們有時候也會感到撲朔迷離、真假難分,不免上當受騙。John Downer更進一步地接受BBC NHU的委託拍攝了一系列的《Spy in the Wild》,總共派出了30多種間諜潛入各種動物的周遭,本片共計有4集,外加1集幕後花絮,自2017年1月12日開始在英國BBC頻道放映,希望很快的也能在台灣播映。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藉由這種遙控、偽裝的方式,可以用以前無法想像的方式紀錄稀有難見的動物行為。例如《地球脈動2》中出現了許多珍貴的雪豹畫面,也拍攝到牠們宣示領域的方式,就是運用了紅外線攝影機的新技術,相信在未來的動物生態及行為研究上,將可以有更多突破性的發現。

我自己也有類似的經驗,1993年在台北的觀音山參與了一巢台灣松雀鷹的繁殖觀察,並且用監視系統直接觀察巢中的動態,過程寫成〈迷濛的松雀鷹之眼〉,僥倖地獲得了1997年時報文學獎報導文學的首獎。過程中有許多挫折與失敗,但是學到了不少的經驗。到了2004年任職於台灣猛禽研究會時,則升級為無線監視系統,可以在400公尺之外觀察林鵰的繁殖生態,隔著山谷一窺林鵰親子間的互動,也看到了若干以往並不清楚的獵物種類。不過這樣的觀察方式在架設的過程中,勢必造成對於動物的干擾,必須有詳盡的計畫並且在最短的時間之內裝設妥當,否則就有可能導致鳥類棄巢的危險。

在《間諜海豚》之中,間諜海龜無意間成了繁殖過程中的「第三者」,受到雌海龜的青睞,差點壞了好事。除了令人發噱之外,也顯示出間諜動物攝影機對於野生動物所造成的影響,在《Spy in the Wild》系列中有更多的案例,都是弄假成真的結果。可以預見的是,在自然研究與影片製作倫理上,將會形成重要的案例,引發各種不同的討論。

技術有如雙面刃,運用得當可以獲得非常好的效果,但也可能在無意之間造成了不好的影響,這個分寸如何拿捏?或許我們可以從目的為何進行討論,為了拍攝什麼樣的特殊狀況,因此需要使用這種「欺敵」戰術?或者只是因為發現了這種方式具有效果,便無妥善計畫地運用在各種狀況之下,那麼大概就不是很好的作法了。

不過,在《間諜海豚》這部影片之中有精彩的情節,非常值得成人兒童闔家光臨,勢必會留下印象非常深刻的歡樂記憶,而且對於海豚的族群生態及行為得到很多新知。

影片介紹及放映訊息:《間諜海豚

關於野望沙龍

取名自「沙龍」(salon)漫談之意,不只講野望影展的影片內容,也談從生態紀錄片衍生的各種人、事、物。

台灣野望國際自然影展

自2011年起,由社團法人台灣野望自然傳播學社與英國Wildscreen影展合作,獨力策展,每年引進Wildscreen影展的入圍及得獎生態影片,進行非營利的公益播映,藉以提高台灣社會對於自然保育公眾認知。

英國Wildscreen影展

1982年創立,每兩年於英國的Bristol舉辦的競賽型影展,參加國家約在45至50國之間,包含台灣,參賽影片則約自600部至1000部。共有20個獎項,各有3部影片入圍,最高榮譽為金貓熊獎(Golden Panda Award),目前為全球相關影展中競爭最激烈、也代表最高榮譽,素有「綠色奧斯卡」(Green Oscar)之稱。參賽者必須同意主辦單位將影片運用於推廣自然保育的推廣,野望影展即依此規定,每年由入圍及得獎影片中引進20部作品,由Wildscreen授權在台灣進行不收費的公益放映,為期一年。

野望影展公益勸募:野望影展每年所需經費約300萬元,未接受政府補助,收入來源主要為授權費、小額企業贊助及公益勸募,每一位朋友認同野望的捐款,不僅作為野望影展得以持續策展的經費,更是推廣台灣環境教育的莫大動力。我們更希望藉由公民社會的力量,不假手政府與企業,達到永續經營的目標。

第六屆台灣野望國際自然影展」勸募活動許可字號:衛部救字第1051360605號,期間為105年6月1至106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