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林業停滯,國產木竹材通過產銷履歷認證,補助機具費用1/2

文、攝影/ 趙敏

生活中許多用品與傢俱都來自木材,然而過去近30年政府施行禁伐天然林政策,且未妥善撫育人工林,導致臺灣木材自給率不到1%,長期仰賴進口。在國外逐漸轉向保護天然林禁伐出口的趨勢下,臺灣木材市場需求將受衝擊。

為了友善環境和振興林產業,農委會主委曹啟鴻10日到屏東永在林業生產合作社參訪,並宣布明年起,林業合作社購買林產物機具及辦理林產物產銷追溯與國產木竹材產銷履歷驗證(含FSC),可向農委會林務局申請1/2經費補助,林業生產機具最高補助上限為300萬元,包括顎碎機、鏈鋸、收穫機和集材機等,以提供林產業人士誘因。這是臺灣林業發展停滯多年,政府首次積極投入輔導。

農委會主委曹啟鴻(中)10日到屏東永在林業生產合作社參訪,並宣布永續林業相關補助政策。

過去林業發展停滯,環保、社會、經濟並進才能永續

「永續利用才能保護林地,而非禁止利用。」農委會林務局局長林華慶說,過去近30年,臺灣林業從大肆開發山林到走向林業蕭條,長期缺乏永續林業的政策引導,使林農無法維生或難轉作其他經濟作物,「這並非好事,應突破這個迷思。」

新竹縣永泰林業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同時也是正昌製材公司董事長梁兆清對此特別有感,經營製材產業40餘年,他親眼見證臺灣林業的興衰。

新竹縣永泰林業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梁兆清認為,經濟林透過更新、有理念的採伐,才會達到平衡。

1949年國民政府遷臺後,延續日治時期伐材出口策略,當時還是事業單位的林務局帶頭砍伐大量林木;1992年起臺灣全面禁伐天然林,林業政策從原本提倡經濟利用轉向環境保育,但對於林農而言,作業與生計都大受影響。

尤其現行林業相關作業規範嚴格,林農在操作面經常遇到困難,例如國有林地皆伐面積4公頃以上,按環保署規定,需做環境影響評估,不過採伐是否屬開發行為,林務局仍持續與環保署研商。

「木材沒砍伐,整個市場都萎縮掉了,國產材在市面上少之又少,這樣不對。」梁兆清說,森林是有生命的,經濟林透過更新、有理念的採伐,才會達到平衡。因此,永泰林業生產合作社籌備了近3年,林地在2015年終於通過FSC FM驗證,是臺灣第一家獲得驗證的業者,以友善環境方式種植、疏伐,也照顧員工、周邊環境及原住民權益。

另一家位於屏東縣的永在林業生產合作社,有918公頃林地也在同年通過FSC FM驗證,目標是清除在當地生長肆虐的外來種銀合歡。他們將銀合歡和雜木的木屑做成養菇的太空包原料,清除後的伐木跡地進行造林,以每公頃3000株的方式混植相思樹和桉樹,藉此抑制銀合歡生長。 好品質的木材不僅接到多張國外訂單,內部也有員工自發取得驗證人員資格,將國外經驗應用於精進自家合作社管理,下一步將申請從加工、轉換、生產、儲存及運輸都能監管的FSC COC驗證,讓產業界看到一絲曙光。

屏東縣永在林業生產合作社的林地通過FSC FM驗證,將外來種銀合歡的木屑做成養菇的太空包原料,清除後的伐木跡地以每公頃3000株混植相思樹和桉樹,以抑制銀合歡生長。

鼓勵林業經營符合FSC規範,確保木材合法兼永續利用

臺灣在長期仰賴進口木材、國內林地缺乏撫育管理的情況下,除了造林技術與人才逐漸流失,遠渡而來的木材還可能增加碳排放,且難以確認是否為非法來源。

為了兼顧經濟與保育,並確保木材來源合法,林華慶表示,林務局規劃未來林業的方向是全面禁伐天然林;至於人工林經過適當的撫育、疏伐,不僅可以維持地表植被與生物多樣性,也能永續利用林木資源。

正昌製材工廠員工整理木材。

農委會林務局造林生產組組長李允中說,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目前林產業相關人員有8萬人;另外,林務局剛完成的第4次全國森林資源調查結果顯示,人工林面積有44萬公頃,其中27萬公頃是生產性人工林,可用來造林、撫育,藉由鼓勵國內林業經營者往符合國際FSC規範的方向造林,是林務局當前的重要目標。

業者的作業過程如果符合FSC規範,可同時兼顧環保、社會效益、經濟面和原住民權益。臺灣已有4個單位獲FSC驗證,私人企業包括永泰和永在2家林業生產合作社、生產牛樟芝的台灣利得生物科技公司,公部門則有林業試驗所蓮華池研究中心管理的國有林地。

新聞小辭典:什麼是FSC驗證?

國際性非政府組織在1993年成立「森林管理委員會(Forest Stewardship Council,FSC)」,除了設立全球森林都能適用,能達到良好和負責任的森林永續經營驗證標準,也仿效ISO系統,建立認證與驗證系統,以第三方驗證森林經營管理績效,確認森林的經營能兼具環保、經濟可行性和社會的公平。其認證系統包含森林管理(Forest management, FM)與監管鏈(Chain of custody, COC)兩大驗證範圍。(資料來源/農委會林務局)

李允中補充,為了建立國產木製品產銷履歷制度,林務局也正在研擬林產品的「臺灣良好農業規範(TGAP)」,預計年底完成,明年中上路。

輔導生產與加工端成立合作社,重建產業鏈

除了輔導林產業者往符合FSC規範努力,臺灣林業目前還面臨產業鏈斷裂的問題,許多林農離開,剩下碩果僅存的工作者,缺工、高齡化情形嚴重,像正昌製材公司隨便3個工人的年齡加起來就超過200歲。

目前林業面臨缺工、人口老化,農委會林務局將與各縣市政府配合,結合生產端與加工端成立生產合作社,可擴大生產規模和建構產業鏈。

目前林業面臨缺工、人口老化,農委會林務局將與各縣市政府配合,結合生產端與加工端成立生產合作社,可擴大生產規模和建構產業鏈。

林華慶說,林務局會和縣市政府合作,結合林農和加工業者成立林業合作社,以建構產業鏈和擴大生產規模,而非讓林農單打獨鬥。目前臺灣已有4家林業生產合作社,包括永在、永泰、永隆和品彥,也鼓勵各地成立更多合作社協作。

「其實國產木材不比進口木材差,只是大家不知道有,所以國產木材多淪為做建築模板或支架,價格被壓得很低。」林華慶說,過去經常發生市場需要某種木材,卻不知道國內就有生產該木材的情況,未來也將媒合生產端與市場端,讓需要木材的人找到合適的生產者。

另外,林華慶認為,國產木材不在於量太少,而是產量不穩定,「先求有,再求好,林務局也會幫忙做市場行銷。」林務局會持續與行政院工程會協調,鼓勵使用國產木材,也會請環保署將通過FSC驗證的國產木材納入綠色採購,初步先形成穩定的供應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