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世彥—學習蘭花溫室,強化結構不怕颱風

文、攝影/ 林慧貞

秋冬正是小番茄產季,今年接連不斷的颱風卻吹垮許多番茄溫室,讓許多農民提早收工,在一片滿目瘡痍下,吳世彥屹立不搖的溫室顯得特別醒目。

巧思強化溫室,颱風天屹立不搖

走進第三屆百大青農吳世彥在嘉義太保的番茄溫室前,必須先經過一道雙層門,這是他主動要求廠商蓋的設施,吳世彥帶著爽朗的笑容說:「跟蘭花溫室偷學的!」

3年前,他卸下海巡署上尉軍官的身分,回鄉繼承家業,看好小番茄前景,在3.7分地上蓋起3棟溫室,由於臺灣並沒有溫室興建規範,吳世彥只好到處詢問、參觀前輩的溫室,意外發現許多外銷的蘭花園都設有雙層門,作為防範病蟲害的緩衝帶。

吳世彥的巧思不止於此,細看溫室,側邊結構的錏管尺寸達 1.5 英吋,比許多溫室的1.2英吋來得厚實;一般溫室側邊錏管與錏管的間距,大約1公尺就算緊密了,吳世彥的溫室卻密到只有90公分;在支撐屋頂的「倒 T」錏管上,斜邊另加了兩支錏管強化;兩棟溫室中間,不直接用錏管插土支撐,而是採取「立柱」型,用水泥灌漿做地基。

兩棟溫室中間採立柱式結構,用水泥打地基。

最特別的是,吳世彥在倒T錏管下方,再加一支橫錏管,支撐內遮蔭網布,同時讓溫室更穩固。到底有多穩呢?只見吳世彥當場蹬腿一跳,雙手吊上錏管晃啊晃,溫室依舊安安穩穩,沒有絲毫動搖。「一分錢一分貨啦!」 種種細節所費不貲,別人的溫室每分地造價約 6、70萬,吳世彥卻要80萬,不過換來的是颱風後的甜美收成。

溫室除了倒T錏管,斜邊另加錏管加強結構。

提早栽培規劃,發揮溫室長處

以往嘉義的小番茄10月就陸續上市,9月底的梅姬颱風後,太保溫室半數損毀, 許多農民得重新補植,最快也要11月才能收成,吳世彥的玉女小蕃茄在梅姬颱風前兩天下苗,挺過風雨後長得頭好壯壯,10月就開始採收,可望成為拍賣市場搶手貨。

身為嘉義大學農藝系科班出身的前輩,吳世彥提醒,想要投入小番茄設施栽培的 農民,除了打聽廠商聲譽,投入相對應的成本蓋溫室,還要提前規劃好一整年的栽培計畫,「重點是認清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發揮溫室特點。」

吳世彥有一棟溫室,每年輪作小番茄和小黃瓜,小黃瓜比較怕冷,夏天是盛產期, 一分地可能收不到10萬,他選擇在產季末種植,大約8月初種,採收到10月底,價格是盛夏的3倍。

吳世彥溫室結構穩固,吊單槓不晃動。

小黃瓜產季結束後,冬天栽培小番茄,由於小番茄怕熱,大約只能採到清明節前, 因採收期短,吳世彥不求量多,只留小番茄6到7個花序,顧好品質;另一棟溫室則採在9月種小番茄,夏天種洋香瓜,確保每一段時期都有收入。

不過溫室栽培並非一勞永逸,玉女小番茄具有皮薄、高甜度的特性,風險是容易 裂果,雖然溫室可以擋雨,但若沒有適度排水,反而會積聚過多水氣。

吳世彥每天早上都會觀察天氣,若清晨霧氣重,晚上便會設定溫室裡的內循環風 扇,每15分鐘,左右兩側風扇輪流啟動,大雨後則視情況補鈣肥,降低裂果可能。

許多番茄農為了追求高甜度,刻意讓畦裡缺水,不過吳世彥認為,若來一場雨, 水分變化過大,番茄易裂果,連出貨都沒辦法,應平常就讓土壤有一定濕度,先求 有、再求好比較保險。 #(原文原載於2016年11月號豐年月刊,標題為「提早妥善規劃,風雨生信心的溫室輪作」)

 


延伸閱讀

林東海 選擇適合設施,「蔥」進鼎泰豐

曾冠維 進擊的農民,溫室知識不可少

謝晉遠 溫室蓋兩天就壞掉,一個青年農民的心酸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