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冠維—進擊的農民,溫室知識不可少

文、攝影/ 林慧貞

曾冠維出身中正理工學院土木工程系,7年前卸下職業軍人身份到台南麻豆種蘆筍,他的溫室並非耗資百萬的鋼骨或力霸型結構,這次卻幾乎毫髮無傷,關鍵之一是他在興建過程中,發揮土木背景的專業,和廠商充分討論,加強屋頂和側邊強度,對於溫室結構和施工素質,他有很深的感觸要和其他農民分享。

蓋溫室,專業溝通很重要

曾冠維出身中正理工學院土木工程系,7年前卸下職業軍人身份到台南麻豆種蘆筍,他的溫室並非耗資百萬的鋼骨或力霸型結構,這次卻幾乎毫髮無傷,關鍵之一是他在興建過程中,發揮土木背景的專業,和廠商充分討論,加強屋頂和側邊強度,對於溫室結構和施工素質,他有很深的感觸要和其他農民分享。

曾冠維決定種田後,接收朋友的二手溫室,栽培經濟價值高的蘆筍,梅姬颱風過後,剛開始蓋的兩戶連棟溫室只有屋頂塑膠布微微掀起,整體結構沒有大礙,去年10月蓋好的溫室更是毫髮無傷,談起蓋溫室最大心得,他再三強調,一定要有監工。

搭建舊溫室時,老闆娘告訴曾冠維,最基礎的設施,每坪至少2000元起跳,依照個人需求另行加價;7年後,中南部的溫室,仍隨處聽得到2000元價格,但可想而知,許多都成為颱風受害者。

去年,曾冠維又蓋了一棟溫室,這次他從頭新建,每坪報價約2800元,「一分錢一分貨」只是農業設施最基本的要求,曾冠維剖析這次逃過一劫的原因,除了老天爺手下留情,施工品質也是關鍵因素。

土木背景出身的曾冠維,對溫室施工品質有很多感觸。

要求廠商出示計畫書以及標明產品細項

以他去年新蓋的溫室為例,業者近年才投入農業設施領域,從設計紡織工廠起家,具備營造業的基本概念,因此相對許多農業設施廠商,更懂得如何加強建築強度。

曾冠維說,這個廠商是透過產品臉書粉絲頁主動找上門,來回溝通後覺得還不錯,剛開始廠商報價每坪2800元,乍聽之下有點驚訝,因為比其他業者貴一些,但廠商準備了很詳細的計畫書,說明每項建材的價格,大到鋼柱,小到螺絲釘,單價、數目、總額全都列得一清二楚,不像一些業者只列出大項數字,如鋼材xx元、塑膠布共xx元,讓人覺得安心。

翻開計劃書,裡頭除了密密麻麻的報價單,後面還附註三頁的「簡易溫室整體結構圖」,分成風頭、屋頂、基礎、上部結構,一一羅列出錏管的尺寸、數量、構築的工法、防蟲網網目等等,最後則留下設計者的名字、廠商用印,讓農民冤有頭、債有主。

溫室設計圖是廠商和曾冠維來回溝通後的成果。(曾冠維提供)

跟上一棟二手溫室相比,曾冠維新的溫室在屋頂倒T錏管結構上,多加了兩個斜撐,也多了一支縱向錏管支撐屋頂,強度升級。

這次中南部有許多溫室變形,勘查發現不少彎曲點都在兩根錏管接管處,不過仔細觀察曾冠維兩側的錏管結構,可以發現從地表連接到屋頂幾乎是一體成型,距離土面約一根手指長,才發現兩根錏管接管的螺絲釘,這是由於錏管長度不夠,必須接管,選擇在地面交界處接管風險較小。

看不見的地方也有巧思,曾冠維表示,側邊錏管插土深度大約1公尺,比傳統的60公分穩固多了,一路向下延伸到土裡連接特別埋置的橫桿,加強側邊的承受力。

屋頂倒T結構加上斜撐。

監工費不能省

設計圖拿到手,不代表農民翹腳等完工就好,下一步還要監督有無偷工減料。根據曾冠維經驗,通常接案的廠商,在各處都有自己配合的工班,而工班的素質大大決定了溫室的品質。

舉例來說,曾冠維的二手溫室並沒有重新設計,只將本來結構原封不動移到田裡,但當地工班發現,他曾填土90公分,若依照原先設計,錏管只插入地下60公分,地基會過於鬆軟不穩,一定會影響溫室強度,工班只搭了第一組,就主動告知這個問題,雙方討論後決定將深度打到120公分,工班馬上叫貨,隔天便將錏管加長。「所以有經驗的工班真的很重要!」他再三強調。

右邊是曾冠維新蓋的溫室,左邊是二手溫室,兩者都沒有在颱風受到太大損害。

右邊是曾冠維新蓋的溫室,左邊是二手溫室,兩者都沒有在颱風受到太大損害。

但不是每個人都能這麼幸運,此時就需要仰賴強大的「監工」。

曾冠維說,在北部做室內設計時,收取設計費、派人監工是非常基本的,蓋溫室時大部份的工班只聽發包廠商指令,即使農民當場發現需要修改,也很難直接指揮工班,監工即是代表廠商,成為農民和工班的橋樑。曾冠維蓋新溫室時,便額外花了整體工程費的1.5~2%,作為監工費。

監工本身必須具備結構專業知識,確保工圖相符,並且可以在現場實際測量建築強度,隨時和農民、工班討論哪些需要加強;當然,若興建完成後出現問題,農民第一個就找監工算帳。

他直言:「專業的東西,還是得要有專業的人去做,雖然多花了幾千元,但細節更有保障。」

農民專業知識不能少

梅姬颱風後,曾冠維的溫室底部,多出了三條斜拉的鋼索,牢牢抓住地面;風災後,本來廠商評估他的溫室結構已經夠穩固,不需額外拉繩,但這幾個颱風下來,曾冠維發現溫室底部是受風面,不斷堅持一定要補強。「廠商只是就大項設計,農民才最了解在地,一定要互相溝通。」

颱風後曾冠維請廠商在溫室底部加鋼索補強。

一開始討論設計圖,他就和廠商來來回回多花了一個月,新的溫室屋頂結構要加斜撐,也是他去年蘇迪勒颱風後,到處觀摩其他農民溫室,得出的想法。

但大多農民只是聽廠商報價,搞不懂每坪2500元和2000元的差別,即便願意花錢請監工,也沒有溝通能力。

他建議政府,除了制定基本溫室規範,也應相對提升農民基本知識,開設訓練課程,教導農民溫室基本概念,例如溫室長、寬、高對結構的影響、容易受損的細節、如何判斷風向拉起捲揚,使風能順利排出而不致影響結構,「農民必須具備和廠商溝通能力,例如可以說出:『你打地基只有60公分,不夠深,可不可以打到一公尺。』」

他補充,即便現在政府有二分之一的溫室復建補助金,但農民不該覺得自己省到錢,而是把這筆錢拿來加強設施結構,才能因應越來越頻繁的天災。

 


延伸閱讀

林東海 選擇適合設施,「蔥」進鼎泰豐

吳世彥 學習蘭花溫室,強化結構不怕颱風

謝晉遠 溫室蓋兩天就壞掉,一個青年農民的心酸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