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日本農業生技十大研究成果

日本農林水產省農林水產會議事務局,在2016年12月20日宣布十大農業相關研究的票選結果。此十大研究成果是2016年中,自民間、大學、國公立試驗研究機關及獨立行政法人等所有研究機構內的研究成果,經由29個農業相關報章雜誌社所組成的農業技術團體,依研究成果內容並考慮到社會的關心度等,加以票選出來。各研究技術成果摘要如下:

第1名:開發立即停止刀片旋轉的動力收割機

日本國立研究開發法人農業・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機構(以下簡稱為農研機構)為減少動力收割機在使用時,因跌倒等意外造成機器刀刃部與地面及障礙物接觸後,發生刀刃破損傷人事件,開發出可立即停止旋轉的刀刃,並且可加裝在市售常用機種加以使用。藉由刀刃與剎車墊片直接接觸,使原本需要20秒以上才停止的刀刃,縮短至3秒即停止,可間接降低事故的發生。

第2名:開發適合飼料米用的新品種「オオナリ」

目前,在飼料用米的生產中,需要大幅度削減生產成本。因此,日本農研機構,利用之前開發「タカナリ」經由照射伽馬射線,開發出高產飼料用米新品種「オオナリ」,每分地產量可超過1公噸。此品種主要是改善「タカナリ」的脫粒性,減少在收穫期的損失,是截至目前為止最高產量的品種。藉由此品種推廣與普及,可達到降低飼料用米的生產成本。

第3名:開發利用光源蒐集天敵並減少害蟲的技術

農研機構、筑波大學與Shigray公司共同開發,利用特定波長照射作物,使作為薊馬天敵的椿象群聚在作物上。由於利用紫色LED,1日照射3小時,可使天敵數增加至10倍,藉由天敵有效率的捕食害蟲,而達到防治的效果。此技術,可間接減少農藥使用量及抗藥性問題的發生。

第4名:開發擬似蝙蝠超聲波抑止飛蛾

農研機構利用飛蛾對於蝙蝠超聲波特定脈衝的厭惡,開發出擬似蝙蝠捕食的合成聲音。藉由此合成聲音播放,減少飛蛾危害作物。另一方面,利用本技術可抑制飛蛾的高產卵率,間接減少化學殺蟲劑使用量,並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第5名:發現胺基酸對於防治番茄青枯病有效

農研機構發現,對於番茄重要病害青枯病,可藉由組氨酸(Histidine)、精氨酸(Arginine)及賴氨酸(Lysine)等胺基酸防治。組氨酸等胺基酸雖然不是直接殺死青枯病原菌,但對於提高植物的抗病性,確認具抑制發病的效果。預期可作為控制農作物青枯病的物質。

第6名:可用於豬農戶的胚胎移植技術獲得實證

佐賀縣畜產試驗場與農研機構動物衛生研究部門等五個研究機關,針對養豬場運送冷凍受精卵,不經開腹手術可進行胚胎移植,並已成功進行仔豬繁殖。此項技術普及後,可藉由胚胎移植技術導入種豬。此後,由於無需移動種豬,故可減少因移動所導致傳染病感染風險,並節省運送所產生的時間及費用。

第7名:日本第一個硬粒小麥品種「Setodeyuru」

農研機構成功育出第一個硬粒小麥品種「Setodeyuru」。可收得粗粒小麥粉,藉由此粗粒小麥粉製成之義大利麵,麵條顏色較一般小麥更黃,且口感較好。藉由提供此100%日本產粗粒小麥粉製成之義大利麵,可間接促使小麥栽培面積擴大及促進地產地消與六產化產業發展。

第8名:導入新DNA遺傳標記育種技術以加速蔬菜新品種開發

瀧井種苗公司充分利用先進的DNA遺傳標記技術進行育種選拔。藉由此技術,可大幅縮短品種開發的時程。此項技術也實際運用於番茄抗病品種開發,與既有的技術相較,約節省一半的開發時程(3年)。預期短時間內可運用此技術育出許多優良的蔬菜品種。

第9名:實證β-隱黃素可降低文明的發病風險

農業機構、浜松醫科大學與浜松市共同實證,β-隱黃素富含於溫州蜜柑,經常攝取溫州蜜柑,可大幅降低文明病發病的風險。除了既有在機能性表示食品中,有促進骨骼健康之功能外,並藉由聯結此次新機能性表示制度,間接促進溫州蜜柑擴大消費。

第10名:育成可自交親和性日本梨新品種「なるみ」

目前日本梨主要品種因自交不親和性的緣故,為確保可結果而進行人工授粉,因需在極短的開花時間內完成,屬高勞動密集型作業。因此,農業機構育出可自花授粉具自交親和性的日本梨新品種。此品種可在日本全國各地栽培及減少人工授粉所需人力,期待在不久的將來能大量普及。


註:本文轉載自「 2016年日本農林水產十大研究成果

參考資料:別紙( 2016日本農林水產研究成果 10 大トピック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