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有機或友善耕作,臺南場發表新品種黑豆臺南11號與硬質玉米臺南29號

本土雜糧再添生力軍,配合農委會推動大糧倉計畫,預計2020年大豆和雜糧總面積增加到3萬公頃,農委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育成不易感染白粉病、營養成分更高的青仁黑豆新品種臺南11號,以及不易感染銹病和葉斑病、不需灌溉和噴藥又耐低溫的硬質玉米臺南29號,兩個新品種都具豐產特性,臺南場盼能提高糧食自給率,並增加農民收益。

黑豆臺南11號抗白粉病、營養價值高,今年秋作可望推廣種植

長久以來,傳統醫學典籍就記載黑豆能養顏美容、明目、抗衰老等,隨著現代人養生風氣盛行,黑豆的抗氧化成分如異黃酮素、花青素、多酚等也受到重視,相關產品如黑豆茶、黑豆水日益受到歡迎。

農委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作物改良課副研究員吳昭慧說,2016年黑豆進口量約1萬公噸,中國進口占大宗,還包括加拿大和美國等;國產黑豆具新鮮、價格高優勢,煮出來的黑豆茶香氣濃郁,進口黑豆難以取代。

黑豆可分為青仁黑豆和黃仁黑豆,吳昭慧說,目前青仁黑豆臺南3號是主流品種,許多業者願意種植,但缺點是產量不高、易得白粉病、子粒較小顆;新品種青仁黑豆臺南11號歷經9年雜交育種,以臺南3號為母本,不僅保留其特色,也改善缺點。

黑豆臺南11號植株綠莢。( 圖片提供 /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

吳昭慧說,臺南11號不易得白粉病,能減少防治費用,適合友善和有機栽培,產量較臺南3號高約28.7%,平均每公頃為3,080公斤,子粒大,外觀光滑、乾基蛋白質39.2%,適合做豆漿、豆腐、炭焙黑豆或黑豆茶,而且抗氧化成分、異黃酮和花青素也高於臺南3號,今年4月命名通過。

此外,臺南11號適合播種期為春作2月上旬,秋作在8月中旬至9月下旬,不易倒伏、成熟期落葉性好,不需經落葉處理就能用機械採收,目前已提出技術移轉案,通過後將辦理技轉,今年秋作可望推廣種植。

吳昭慧表示,去年大豆種植面積為2,147公頃,黑豆占6到7成,配合農委會活化休耕田和大糧倉政策,鼓勵農民轉作,2020年預計目標達到13,000公頃。臺南11號抗病性佳、產量高,又能從生產端減藥、降低防治成本及提升品質,具有市場競爭力。

硬質玉米臺南29號不需灌溉、用藥,節水又省工

另一個臺南場費時10年育成的硬質玉米新品種臺南29號,也可望成為雜糧界的明日之星。

農委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員兼副場長鄭榮瑞說,硬質玉米是畜牧業和食品加工業的重要原料,除了主要作為飼料,也可當作食品添加物,例如在玉米棒添加玉米粉,也常添加於果糖和增加米粉的口感等。

農委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員兼朴子分場長游添榮說,臺灣每年進口約400萬公噸硬質玉米,目前國內種植面積約15,000公頃,雲嘉南地區占了95%以上。

硬質玉米為二期作,每年9月到隔年3月種植,但游添榮指出,每年10月到3月是中南部較乾旱的季節,灌溉農作物要看天,臺灣近年雨下得短、豪雨又造成淹水或沒下雨造成乾旱。

為了節水、緩解農村人力老化和缺工問題,游添榮選育高產、節水、耐旱、抗病、抗倒伏,且能全程使用機械的硬質玉米品種臺南29號,今年6月命名通過。

硬質玉米,左為臺農1號,右為臺南29號。( 攝影 / 趙敏 )

臺南29號優點多,從播種到收成都不需灌溉和噴藥,管理上也很方便。游添榮說,與臺農1號相比,當臺農1號葉子開始黃化,臺南29號仍保持翠綠和充實飽滿,對銹病和葉斑病也有很好的抗性,「很多人種了就等著收,連中耕、培土都沒有。」不少農民已在詢問今年有無種子可供種植。

在產量與營養價值表現方面,游添榮說,臺南29號平均每公頃產量約6,500到7,500公斤,比臺農1號高約10%;籽實蛋白質含量為8.8%,比一般進口硬質玉米高約10%,營養價值高,適合磨粉加工食用。

游添榮說,目前已提出臺南29號技轉案,7月會開始調查雲嘉南地區有意願種植的農會或大佃農所需面積,預計技轉給大佃農或種苗場,可望在今年秋作推廣種植;現今農委會請中華民國農會整合契作與銷售,產銷有一定的保障,以1公頃收益來說,約可賺63,000元。

鄭榮瑞補充,硬質玉米臺南29號耐病、耐低溫,可不灌溉、不噴藥,仍維持一定收成,產量還比現行推廣的臺農一號增加10%,從海邊到山上、西部到東部都能種植,管理輕鬆,適合機械收穫,能緩解農業缺工,希望之後能在專區大面積推廣。

硬質玉米臺南29號植株。( 圖片提供 /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