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農產運銷公司休市風波引發社會關注,農委會大動作出面進行產地調節,啟動真空預冷及冷藏庫等設備,調節短期葉菜類分批供應,北農、農委會也呼籲農民團體分散供應臺中、西螺等其他拍賣市場。
雖然如此,不少地方農會和農民強調,長久以來臺灣的果菜市場拍賣制度不健全,除了臺北,其餘市場的拍賣交易次量少,中南部透過共同運銷的蔬果農產,高度依賴臺北果菜市場才是需正視的結構性問題。
蔬菜重鎮雲林縣、運銷霸王二崙鄉農會、敏豆大宗產地美濃 銷售重心都在北農
以葉菜類供應佔全國三分之一的雲林縣來說,據縣府估計,每天蔬菜採收量高達2100公噸,當中有700噸銷往臺北果菜市場、700噸賣往西螺果菜市場,其餘700噸才是由超市、量販店、學校團膳業者、其他地方批發市場等通路吸收。其中臺北果菜市場就佔了三分之一,顯見該市場對蔬菜重鎮雲林縣的重要性。
再細看雲林縣蔬菜運銷量最多、也是長期稱霸全國的二崙鄉農會,正常情況下,一天送往臺北果菜市場的蔬菜量約有60至70公噸,農會推廣股主任葉錦惠說,「我們每天送往臺北的蔬菜量高達八成五,」雖然農會同時也會把蔬菜送往桃園、板橋、臺中等批發市場,進行分流,但量都不多,都是個位數,主因是這些市場承銷商少、量體小,農民普遍過去的意願都不高。
全臺敏豆最大產地的高雄市美濃區,也是以臺北果菜市場為主要通路,美濃鄉農會總幹事鍾清輝說,在共同運銷經營上,農會以一市為主、二市為輔,臺中次之,因為要在臺北果菜市場佔有一席之地,需長時間經營代號、品牌,和拍賣員打交道,同時也得培養出願意穩定買貨的承銷人,建立互信機制,「讓他懂我們的貨和品質。」
鍾清輝強調,這不是今天改送臺中或其他批發市場就可輕易解決的事情,因為這些市場不見得有合適的承銷人,平時的供需量也沒那麼高。
此外,他觀察,農民也不喜歡事先採收儲放在冷藏櫃,因為當臺北的承銷人摸到貨冰冰涼涼的,會知道有冷藏過,購買意願和價格都會下降,因此在美濃也很難透過冷藏調節出貨。
資深農會人員:問題出在台灣果菜拍賣制度不健全
嘉義縣新港鄉是臺灣空心菜的大本營,目前市面上每十把空心菜就有六把產自這裡,農會供銷部主任陳銘仁說,新港的空心菜也是幾乎集中在臺北果菜市場,因為走出臺北,其他果菜市場的拍賣量都很少,「可能今天我把5噸的空心菜轉到臺中果菜市場就崩盤了,」關鍵就在臺灣果菜市場的拍賣制度不健全,過度依賴在臺北,這是通盤問題卻長期沒人重視。
陳銘仁說,分散風險的道理其實人人都懂,根本不需中央主管機關提醒,以新港農會來說,蔬果運銷平時除了送臺北一市、二市外,也會送三重、板橋、桃農、臺中、高雄、屏東等批發市場,全臺灣幾乎就只剩高雄鳳山果菜市場,新港沒送菜去賣了,除此之外,新港還有經營全聯通路,目前全聯有八至九成的產銷履歷空心菜來自新港鄉農會,以近期統計數據來說,每天約有一公噸銷往全聯。
即便如此奮力分散風險、開拓其他通路,陳銘仁坦言,經營共同運銷十多年來,「每到冬天都會睡不安穩」。因為蔬果主力都銷往臺北一市,貨如果卸不下去,半夜司機就打來問該怎麼辦,他得一邊想著要不要轉到二市,還要一邊煩惱怎麼跟農民解釋。
吞吐量不足,果菜市場改建刻不容緩
陳銘仁說,臺北第一果菜批發市場是民國63年就成立的市場,當時吞吐量設計僅600公噸,但隨著臺灣整體消費結構跟農產運銷的演變,每年過年蔬果湧入一市,拍賣的量常超過1200公噸,一市早已飽和,卸貨區根本不足,卡車常常要排隊,「晚到的蔬果即便品質再怎麼好,進不了場,就是得不到公平拍賣的機會」,這對產地的農民來說殺傷力很大,因此市場改建真的刻不容緩。
「矛盾的是,目前全臺批發市場歸地方政府管,農委會因沒有管轄權,不太關心這問題,但農委會身為農業主管機關,難道不該主動與地方政府合作嗎?市場改建長期延宕問題出在哪?是場地、經費?農委會有主動幫忙協調過嗎?再退一步來看,走出臺北,為何臺中、高雄的批發市場做不起來,沒有人重視,中央只說因為市場是地方管,市場供需下,我們自然就得往臺北靠攏。」
陳銘仁因新港洋桔梗外銷到日本,曾親自去考察當地拍賣市場,結果讓他嚇了一跳。
「日本市場要看產地農民的臉色、和農民套交情,農民是市場的衣食父母。」主因在於日本批發拍賣市場多,競爭激烈,要獲得農民青睞,就得提升服務品質, 否則「今天賣不好,農民隔天就不來你這。」反觀臺灣,臺北果菜市場過於獨大,農民覺得市場是他們的衣食父母。
「我會說這是農產品的八掌溪事件,透過這次風波,所有單位不管中央或地方應好好靜下來思考,臺灣批發拍賣市場該怎麼做好、運銷制度如何更加健全,讓臺灣的批發拍賣市場也能發揮像日本那樣的價值,讓農民有尊嚴地去賺錢。」陳銘仁說。
調節產量和通路,農民也有責
站在農民立場,擁有豐富經驗、曾獲民國95年神農獎,擁有40公頃溫室蔬菜的桃園八德區蔬菜產銷班第三班班長李傳添認為,年後菜價便宜是每一年都有的問題,農民也該做好調節產量的責任,讓通路多樣化,不能單單僅看價好,就進場賺一筆。
李傳添說,做好調節產量的關鍵是農民要團結,組織產銷班擴大種植面積,才能打進不同通路,臺灣的狀況是平時菜價好,北農價格最高;菜價不好時,學校午餐、量販店的收購價格反而會比北農高,因此多角經營才能避免風險全投在一個籃子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