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人口暴增,糧食也要開始競賽

文、圖片提供/ 公視

聯合國糧農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FAO)預估,西元2050 年的全球人口數將超過90 億人,較目前再增加20 億人,要如何能餵飽不斷成長中的人口,又減少對環境的破壞,更要面對氣候變遷的考驗,是當前農業的最大挑戰。

《公視主題之夜》節目將於本週五(2/2)晚間十時,播出紀錄片《糧食競賽》(The Food Race – Pesticides, GMOs and Organic Farming on the Test Ute de Groot),從全球各大農業區,探求現代農業的新轉機。映後,該節目邀請臺大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長盧虎生,和主持人蔡詩萍進行深度對談。

在坦尚尼亞的窮困小農阿布達拉心中,認為「農藥」是藥,是治好植物的仙丹。三年前,他開始接受非洲綠色革命聯盟輔導,使用農藥化肥,並種植全球市場上常見的某幾種作物。他用一條花毛巾作為自己噴灑農藥的「防護」,十分感激農藥為他們家帶來收入,讓他們可以完成夢想,讓小孩上學,並買得起一臺機車當交通工具。然而,這對他來說看似充滿希望的「進步」農法,卻潛伏著毀滅性暗流。

正當坦尚尼亞被視為世界產糧區的新興潛力股,這套「綠色革命」的農法正要起步時,已採行這套農法多年古老農業大國印度,卻已嘗到苦果。

50年前,印度小麥產量飆升了十倍,正是因為採用這一套現代農法,包括使用殺蟲劑和合成肥料。然而,如今印度農民自殺率一再攀高,每30分鐘就有一位印度農民自殺。自殺的因素很多,其中一個關鍵原因則是,這套現代農法讓農民失去自主權、高度仰賴外來資源,最後讓印度農民套上了負債累累的緊箍咒。而堅持活著的人,也遭受著各種疾病所苦,包括:癌症、心臟病、不孕、兒童心智障礙、發育不良⋯⋯

印度農民喜好使用新型化學農藥,卻不清楚如何掌控劑量。(圖片來源/《糧食競賽》)

另一個農業大國巴西,是全球第一大黃豆出口國,也是全球最大的殺蟲劑消費國。如今收成比起三十年前還差,並開始出現「超級雜草」,可以對抗孟山都的「農達」除草劑。諷刺的是,就連原本被當作糧食的玉米,因為產生了抗藥性,竟也成了黃豆田中要被拔除的雜草。

現前農業景況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雖然,全球各地相繼出現蓬勃的農業改革手段,如公平交易、有機農耕、精準農法、精準育種、耕地控管、廚餘再利用⋯⋯但是,這些新作法將如何融入現行農業體制?需要哪些條件才能創造改變的關鍵?又該如何結合這些農法的強項,相輔相成呢?或許,從本片走訪的全球各大農業區,取得的第一手資訊,可作為臺灣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