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保險推三年,單品項覆蓋率仍有提升空間,問題在哪?

農業保險試辦已三年多,農委會陸續納入高接梨、芒果、釋迦、水稻等七項保單,不過投保率偏低,以農糧類來看,比例最高的高接梨只有3.81%,今農委會召開公聽會討論,地方農會、農民表示,保單規劃不夠細緻、保費偏高、同一作物品項不同地方政府補助不同調等,都會造成推廣上的困擾。

例如今年臺東縣卑南鄉的釋迦受焚風所害,但當初保單規劃以「鄉」為認定基準,此次受害面積未達標準,造成有農民投保卻無法獲得理賠的窘況。對此,農金局和農糧署皆表態會把意見帶回檢討、持續滾動修正,此外農委會預計下個月將《農業保險法》送進行政院,期待透過訂立專法,讓臺灣農業保險制度更加健全。

農業保險試辦三年 覆蓋率不超過4%

臺灣農業遇到天災等損失,長年來仰賴政府啟動現金救助做補償,不過據統計,這九年來每年平均農損高達126億元,現金救助卻僅有35億元,農民自行承擔的比例高達75%,無法穩定農民收入。

為分散農民的經營風險,農委會2015年試辦高接梨保單後,陸續增加芒果、釋迦、養殖水產、水稻、石斑魚、禽流感等保單,今年更預計推出農業設施、香蕉、木瓜、鳳梨、甜柿、文旦柚、虱目魚等保單,並邁向制定專法的目標,因此在今天於農委會召開「農業保險制度及立法公聽會」。

農業保險試辦以來,農民普遍投保意願不高,若單以農糧類別來看,據農糧署資料,目前高接梨覆蓋率有3.81%、芒果災害連結型為0.47%、區域收穫型為0.27%,至於去年七月開辦的水稻保單(一期作)覆蓋率僅1.32%。

釋迦保單以「鄉」認定 區域型災害受損難認賠

覆蓋率不高有一因素在於目前保單規劃不夠細緻。臺東區農會總幹事李建通說,今年臺東釋迦受焚風影響,至今損失100公頃,其中八、九成都是落果,不過由於釋迦保單是以「鄉」為單位進行認定,而卑南鄉整體種植面積多達2400公頃,以這次災害來說,分母面積太大,受損又集中在卑南鄉的美濃村和太平村,有的農民釋迦都掉光光了,卻一毛錢都理賠不到,農會出外宣導都被農民罵。

臺東縣卑南鄉是釋迦主要產區,今年部分村落確保受焚風所苦。(攝影/黃世澤)

「農民會覺得投保農業保險,就像人身意外險一樣,人受傷理應獲得理賠,而不是還要看這車子裡有多少比例的人受傷,達到標準才理賠,這對受傷的人來說並不公平。」

李建通表示,卑南鄉是狹長型的農產區,而焚風屬於區域型的災害,以目前保單設計來看,除非颱風等全面性災損降臨,不然農民很難領到理賠,這對未來農會推廣保單會造成衝擊,呼籲政府不妨將釋迦保單比照高接梨保單的方式,理賠單位以個別農民為主體,或是縮小認定面積,從鄉降為村或里。

芒果保費高 梨子台中苗栗補助不同調

除此之外,目前農業保險涵蓋率無法提升和保費也很有關係。2016年開辦的芒果農作物保險,農委會雖有補貼其中1/3保費,但地方政府受限財政問題沒有投以補助,所以單以芒果來說,農民投保需負擔2萬9千多元的保費,普遍投保意願低,造成國泰產險第一年只賣出6張保單。

屏東枋寮地區農會總幹事鄭晏昕表示,今年保費雖有下降一兩成,但對農民來說上萬塊的費用仍是筆可觀支出,再加上雖然芒果保險現在有農委會跟縣府補助,但一開始農民還是需先付全額保費,再分別申請補助,這些程序都阻礙到農民投保的意願,建議未來芒果應比照水稻保單的方式,讓農民簽切結,農民投保時只需負擔自己的部分就好,如此效益才會高。

高接梨保單則遇到地方政府補助不同調的問題。中華民國農會保險部主任林敏華表示,臺灣高接梨主要產區在臺中的東勢跟苗栗的卓蘭,兩邊雖然只隔一條溪,但臺中市府保單補助了1/3,苗栗卻沒有,這會讓農會在推廣上造成困擾,尤其是種植區域橫跨兩地的農民,如何說服投保都是考驗。他建議,未來訂立專法時,法規應寫明中央和地方的補助比例,讓一線人員在推廣上更順暢。

今年屏東枋寮的芒果遇到寒流,有不少空包彈的狀況。(攝影/謝佩穎)

農委會預計五月送專法 健全保險制度

針對在場地方農會和農民的回饋意見,農金局和農糧署皆表態會帶回持續檢討。農糧署副署長蘇茂祥更當場承諾,未來芒果保單將比照水稻機制,農民在投保時只要支付20%的保費即可,不用另外向農委會和地方政府補助。

農金局副局長李聰勇則表示,持續滾動檢討保費費率、擴大保障範圍是農委會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他強調,農民投保保險多半希望「理賠高、保費低、認定快、範圍大,」但這很矛盾,農業保險制度要如何讓既有農民慢慢從救助走向分散風險的思考還有一大段時間。

李聰勇說,各國在發展農業保險上政府介入的角色都很深,因此農委會今年除陸續開辦各品項保險外,也會在下個月將《農業保險法》送進行政院,期待透過立法成立「農業保險基金」,彌補試辦以來累積的問題,例如建立農業保險資料庫、培訓勘災人員、累積準備金以供巨災賠款等,期望能讓農業保險制度更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