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人力荒問題日漸嚴重,引進機械化耕種技術越顯重要。台南區農業改良場與台灣大學為蘆荀引進包括「無線傳輸之環境感測」、「節水滴灌建置要件及實際應用」、「老化母莖割除及就地碎化」及「蘆筍分級特性及選別機應用」等技術,希望能夠紓解產業缺工困境。
蘆筍生產方式雖以露天栽培為主,但為減少病害發生,提升產量及品質,並利於進行產期調節等因素,農友採用設施生產比率已逐年增加,其中又以台南市將軍區所占面積居國內之冠。
台大、台南場研發省工技術
台南區農業改良場場長鄭榮瑞指出,台灣大學研發的「無線傳輸之環境感測」,經分析後讓生產者即時得知溫室內環境狀況;台南場發表的「節水滴灌建置要件及實際應用」,可以建置簡易滴灌管理系統,依不同生育期水養分需求達成高效肥灌管理作業。
鄭榮瑞說,「老化母莖割除及就地碎化」則是把綠籬機及背負型圓盤鋸齒式割草機分段割除老化母莖及使用改良式自走式碎枝機進行就地碎化,提升作業效率達20倍;「蘆筍分級特性及選別機應用」,具縮短處理時間及減少人為分級誤差,加速採後處理作業達6倍以上。
16日辦觀摩會
為推廣設施蘆筍省工生產技術與設備整合應用,台南區農業改良場與將軍區農會、台灣大學將16日在台南市將軍區辦理「設施蘆筍節水滴灌、省工機具及無線感測整合應用示範觀摩會」,提供農民、農民團體觀摩及試驗研究單位進行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