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出於農】五個陽光大男孩的農業夢想——番社蔬果聯盟

內容提供/ 《鄉間小路》 文、攝影/ 吳明忠

來到臺南市東山區聖賢里北勢寮,走進番社蔬果聯盟成員聚會的三合院,同時也是成員王莨耿的家。
王莨耿,工廠技工做了十多年,2016年初決定給自己一個轉換跑道的機會,便放下榔頭改拿鋤頭種植紅龍果。一方面因父親種植紅龍果已有一段時日,王莨耿偶爾下田幫忙,多少也懂了些農作基本原則,加上好友林俊儀的慫恿,終於做出人生除了娶老婆以外最重要的決定——種田去。

於是,王莨耿和大學時期就懷抱生態農業夢想的林育賢、家族從事蔬果運銷的蘇俊波,以及林俊儀、林俊緯兩兄弟,這陽光5人組雖然來自各行各業,卻都選擇加入青年返鄉從農風潮的行列,不僅組成番社蔬果聯盟,更在去年入選農委會百大青農計畫。

放棄鐵飯碗,成立番社蔬果聯盟

在交通部觀光局任職長達16年的林俊儀,言談間展現強烈的在地性格。他說,東山鄉是平埔族傳統居住地,早年當地人叫「哆囉嘓」(Dorcko),又叫番社街,後才改名為東山鄉。因此,當林俊儀在2015年下定決心辭去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的鐵飯碗後,和弟弟林俊緯一同成立的農場就取名為「哆囉嘓生態農莊」。之後則和伙伴成立番社蔬果聯盟,主要專攻紅龍果栽培。

3甲地,是這5個陽光大男孩的實驗基地,最年長的林俊儀與最年輕的林育賢負責行銷、科學實驗,林俊緯負責農機具維修、蘇俊波負責貨運與宅配,王莨耿則專心投入草生栽培法實驗,每個人都很清楚自己的定位。

平時話不多的林育賢指出,透過青農計畫的接觸與輔導,番社蔬果聯盟與嘉義大學農園系密切合作,針對富貴紅品種的紅龍果實驗,除了思考於結果期後段如何在外觀提高賣相外,也對紅龍果進行熱障礙實驗,以及對紅龍果樹最常見的莖潰瘍病進行生物防治與田間用藥管理改善。

林俊儀辭去觀光局工作 ,和伙伴成立番社蔬果聯盟。

理想與現實,取得平衡點

林俊儀的父親也在種植紅龍果,因此在他辭掉觀光局的工作前,就已對紅龍果有一定認識。加上自己對紫斑蝶的研究興趣,讓他選擇一條在有機栽培與傳統農法間取得平衡的務實路線——友善種植。

林育賢也說,目前檢驗農藥殘留其實仍有一些盲點,與其追逐過高的理想,不如先從導入科學數據的安全用藥、可以查詢到種植者的溯源系統做起,所以聯盟已經建立好成員的溯源管理QR CODE,消費者只要用手機掃描就可知種植的農人或農場是誰,建立與消費者之間的信任連結。

紅龍果大約每年5月開花、結果,但開花只持續一個晚上,隔天花朵就會密合,呈現下垂狀,這時就是照顧紅龍果最忙碌的關鍵時刻。如果不在此時把花朵剪下,未來就會影響果實生長。

正常時序是在開花後約35天開始採收,採收期大約長達半年,這也是當初番社蔬果聯盟選擇紅龍果作為栽種主力的原因之一。

結果期間的田間管理才是決定紅龍果能不能健康長大的關鍵,王莨耿雖然務農時間不長,但極具實驗精神,在父親1甲多的紅龍果園內,為了落實草生栽培法,適度保留雜草在田間,他主動要求將田區分成兩部分,一區由父親管理、一區由他管理。

王莨耿將田區分成兩部分,一區由父親管理、一區由他管理。

結實纍纍的紅龍果園。

草生栽培農法,兼顧土壤及生態

如何辨識哪一區是他管理的?王莨耿笑著說,「很簡單啊,整園都是雜草的就是我管理的!」話說得輕鬆,但他透露當初其實也跟父親抗爭過一段時間,畢竟上一輩的農人觀念已深,看到滿園雜草就會開罵:「這是在種什麼田!」最後才妥協「各管各的」。父親說:「你滿園雜草可以不管,但產量不能比我的少。」當然,一家子的收成還是一起出貨。

友善種植農法最費工的部分無非是田間管理,除了須謹慎預防莖潰瘍蔓延,每天到田區巡視除草、剪枝、去花、包裹根部、套袋,一點都不能隨便。大約在採收前7天左右,就必須一粒粒套袋,成本雖然不多,卻非常耗費工時。林俊儀說,田區裡原本種植較多的是大紅品種和甜龍品種,這幾年在臺灣第一位鑽研紅龍果的博士江一蘆的指導與建議下,番社蔬果聯盟逐漸改種富貴紅品種。

田間管理耗時費工,也是紅龍果能否健康成長的關鍵。

富貴紅品種,轉色問題待解決

富貴紅品種具有顆粒大、耐旱、耐熱的優點,實際走訪田區就能發現,單粒超過1斤半的果實很多。一般而言,頂級紅龍果大約只要6 ∼ 7粒左右,就能達到每箱10斤的出貨標準。

不過林俊儀也坦言,富貴紅有一項缺點尚未改善,就是果實外觀上的鱗片會略變為淡土黃色,但是大紅等其他品種不會,而鱗片上的土黃色部分常被消費者認為不新鮮,影響售價。

行口跑了不少年的蘇俊波強調,要改變消費觀念不是一兩天的事,他在產銷班和番社蔬果聯盟收送貨時,常被質疑紅龍果的外觀不夠「水」,但其實都是剛從園子裡摘下來的。番社聯盟一方面透過臉書宣傳,嘗試改變消費者的誤解,一方面也和嘉義大學著手研究,如何改善果實成熟後段的鱗片轉色問題。

這種務實中求精進的態度,也展現在這5位青年農人的田區裡。在友善種植的前提下,蘇俊波與王莨耿嘗試草生栽培法,田間同時使用生物防治法減少病蟲害,林育賢則負責安全用藥。

林俊儀強調,該用藥的時候還是要用藥,番社蔬果聯盟每年至少採樣2次土壤與水質,並送到嘉義大學與中興大學檢測農藥殘留,畢竟讓枝條健康長大、結果是基本原則。番社蔬果聯盟不狂熱追求產量,但堅持果園在友善種植、生態優先的環境下成長,農場才能永續經營。

貼上吉園圃認證標章的紅龍果,讓消費者更安心。

新鮮富貴紅紅龍果的切片鮮紅而充滿水分。

綁草繩當介質,枝條更強壯

去年連續4個颱風,讓紅龍果的枝條嚴重挫傷。林俊儀說,紅龍果屬仙人掌科,枝條上有刺座,一旦枝條出現莖潰瘍症狀,最好的防治方式就是綁上一層草繩,避免受傷部位繼續接觸到其他東西。草繩同時也是枝條生長的介質,紅龍果的枝條只要接觸東西,就會沿著接觸面長出鬚莖,鬚莖會沿著主枝條向下伸入土壤形成根系,吸收土壤養分的效果會更好,枝條自然長得健康。

疏果也是必要的,在藤架下方的分枝通常都會剪掉,以免稀釋養分。伸出藤架上方的枝條上的刺座會長出花苞,失去生命力的刺座不會結出紅色花苞,持續保持生命力的刺座則會持續成長,結成一粒紅龍果實。

至於時下流行的天然果乾,番社蔬果聯盟當然也想嘗試。幾次嘗試,以天然果實直接烘烤的紅龍果乾還沒有達到可以上市的標準。林育賢與林俊儀說,目前烘烤成的紅龍果乾顏色偏暗,無法呈現天然鮮紅的狀態,口感也因為水分流失而過於乾澀,現在嘉義大學和番社聯盟仍在設法突破。此外,跨領域嘗試的紅龍果麵包也還有些問題尚待克服,都是未來努力的重點。

在枝條上綁草繩,能保護受傷部位,也能成為生長介質。

紅龍果的枝條接觸到介質就會長出鬚莖。

主打番社紅龍果,朝農企業前進

番社蔬果聯盟在市場上主打的品牌是「番社」紅龍果,由於顆粒大、甜度高,在東山區已有一定的知名度。在紅龍果的產季外,番社蔬果聯盟以生產洋香瓜、美濃瓜調節收入。聯盟更進一步結合公益活動,透過臺南市政府的媒合,與臺灣多美希望聯盟共同行銷,透過平台售出的產品金額,會有一定比例幫助弱勢團體,為社會盡一份心力。

對番社蔬果聯盟成員而言,入選百大青農已經受到政府的協助與照顧。林俊儀說,雖然目前尚未實際提出創業計畫申請補助,但聯盟成員的共識是「踏實地走」,當他們需要時能一次就達到效果。畢竟政府的補助都是來自人民的納稅,一毛都不能浪費,希望未來逐步朝農企業的目標前進。

技術持續精進、果園栽培多樣化,加上成員間的強烈信任感,相信只要再一段時間,風味絕佳的紅龍果乾也能跟著上市、跨入異業領域的水果麵包也會散發香氣。田間裡一步一步踏出的腳印、一粒一粒飽滿的果實,或許會為東山區這個小鎮帶來新的農業風貌。

(原文轉載自《鄉間小路》2017年1、2月合刊號

 


聯絡資訊

番社蔬果聯盟

電話:0905- 075-939
地址:臺南市東山區大客里凹子腳16號
臉書:番社蔬果聯盟
品牌:番社紅龍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