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愫慎:茶的農藥殘留標準

文/ 翁愫慎 製表/ 柯皓翔 首圖攝影/ 黃世澤

食藥署在3月15日公告修訂的容許量,其中殺菌劑氟派瑞Fluopyram茶 6ppm引起爭議,原因是該藥在全球還沒有茶的容許量,以及6ppm太高了。其實這個藥至少上市十年了,茶農藥殘留容許量在Codex及許多已開發國家都可以看到30ppm 以上甚至達60ppm的。以台灣茶的近百個容許量,由最低的芬普尼0.0002ppm到芬殺蟎 20ppm都有,氟派瑞6ppm茶容許量實在沒有被撻伐的理由。

茶的容許量研訂的確與一般作物不一樣,因為消費者買到的是茶乾,喝的是茶水。所以殘留試驗時是施藥後不同天數採樣,經簡單的烘焙後送至實驗室,進行茶乾和茶水的檢驗。因此自民國65年起,只要是國內茶園登記使用的農藥,都會有一組茶乾和茶水的殘留量數據。這組資料非常珍貴。

全球茶的產量及消費量逐年上昇,茶葉的輸出國也面臨茶葉容許量的非關稅技術性障礙問題。茶最大的輸出國是中國,其次為印度、肯亞及斯里蘭卡。整個非洲茶的產值也非常可觀。各國在茶葉上差異很大的容許量標準造成茶世界貿易的困擾。因此糧農組織於2005年成立一個跨政府的茶農藥殘留標準工作委員會,由中國及印度代表分任正副主席,參加的有主要生產國及主要消費國美、英、日等。依據該委員會去年提出的報告,有以下主要結論:

1.各國及食品法典委員會所制定的標準差異太大的,應經由補充數據及協商取得可以讓產銷國都可以接受的標準。(用語由harmonization of tea MRLs改為global cooperation obtaining MRLs in tea.)

2.進口茶葉農藥殘留檢驗,以茶乾為主。但風險評估時應考慮其茶水的浸出率(brew factor).

各國及食品法典委員會所制定的標準差異到底有多大呢?下表舉一些例子:

各國及地區茶容許量比較表(單位:ppm)。資料來源:Codex茶工作委員會、中國與台灣為作者提供。

什麼是浸出率呢?就是農藥經由泡茶由茶乾浸出到茶水中的比率。國際間有一定的試驗程序:農藥以使用濃度及方法施用在茶樹上,經過七天後採茶菁製成茶乾。

取等量的茶乾,一份直接分析農藥殘留,一份以1:50的沸水沖泡置5分鐘,分析茶水中的農藥殘留。茶水及茶乾中農藥比值百分比就是浸出率。

每個農藥的茶水浸出率都不一樣。委員會曾請專家由農藥的水溶性計算與浸出率的相關性,結果無法得到公式及結論,所以還是一組組的作。

以下是Codex茶工作委員會提供的部分農藥茶水浸出率的比較:

部分農藥茶水浸出率比較表(單位:ppm)。資料來源:Codex茶工作委員會。

台灣茶殘留試驗,也曾參照國際規範,取6克的茶乾以300毫升的沸水沖泡置5分鐘後取茶水分析,而且不只施藥後7天的樣品,由施藥4小時後至21天的都有,應該可以此等數據交換進入茶容許量工作委員會的機會。

台灣和日本應該是把喝茶喝成文化的國家,各式各樣的沖泡及飲用方式。在農藥殘留的風險評估上,只能繁中求簡、異中求同,只要符合國際規範,大家都要試著接受。

本平台提供各方意見投稿交流,文章內容為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延伸閱讀:

【農百科】何謂農藥「最大殘留容許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