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東開發再起,冠軍米農盼農地能保留

文/郭琇真

攝影/郭琇真

新竹縣竹東鎮曾孕育出桃園3號冠軍好米,但這塊土地30多年來命運多舛,先是被劃設為竹科三期,後又轉手給民間公司本來要做土地開發,但因廠商違法而延宕至今。

新竹縣府在去年提出都市計畫,希望規劃為產業住宅混合的聚落,在此耕種數十年的農民、雜糧產銷班非常反對,擔憂一旦開發,被細碎切成產業區跟住宅區後,竹東的農業將很難大面積發展。昨天縣府召開都審會議第一次小組審議,近百位農民、佃農、居民到場陳情抗議。

30年來命運多舛 竹東開發再度浮上檯面

新竹縣政府昨天召開都審會議第一次小組審議,討論「竹東鎮(工研院暨附近地區)特定區主要計畫」。該計畫就是30年前的「新竹科學園區第三期」,1995年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因當地水源恐供應不足、廢水排放和隆恩堰集水區重疊等問題,決定放棄徵收。

隨後時任新竹縣長的鄭永金在2005年將該塊土地以最有利標評定給榮久營造公司,但榮久在融資到第一筆23億元資金後,不知去向。2007年鄭永金再將土地評給廣昌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但廣昌在2010年因涉嫌用不實的股東繳股明細、資產負債表等資料做了設立登記,而遭法院定罪或被緩起訴。縣府於是和廣昌打起解約官司,終於在2016年經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及臺北最高行政法院審理通過。

去年新竹縣政府將原計畫更名,提出「竹東鎮(工研院暨附近地區)特定區主要計畫」,總面積約453公頃的土地,預計將規劃為住宅區、商業區、產業專用區、客家農業休閒專用區等用途。

「竹東鎮(工研院暨附近地區)特定區主要計畫」目前計畫內容。

竹東鎮雜糧產銷班第一班班員許又仁表示,這塊土地早年雖然因科學園區的預定地被劃設為工業區,但30多年其實都是做農地使用,因為有優質的頭前溪水源,孕育出不少優良農產品,像桃園3號冠軍米,縣政府不顧現況使用,卻要開發為住宅區、產業專區,根本是為了炒地皮。

農業要發展 冠軍米農莊正燈盼農地保留

許又仁口中的桃園3號冠軍米,正是由竹東鎮雜糧產銷班班長莊正燈所種植。返鄉務農快30年的莊正燈在2011年曾獲全國十大經典好米的殊榮,這些年來看著農地三度因縣府規劃面臨徵收的命運,心中感概萬千。

昨天審議會前的記者會上,莊正燈手上始終緊拿著「飲水思源」海報不放。他說,還沒返鄉前在生意場上賺錢超容易、虧錢也容易,直到返鄉後,實際成為專業農,一步一腳印,才知道務農不容易,也比較能體會當年父親是如何把他養育長大。

莊正燈強調,雖然縣府這次在計畫裡設有45公頃的客家農業休閒專用區,但竹東二重埔、三重埔長年都是做農業使用,農民團結在一起想守護的是大面積的農地,而非個別零星的小面積。

莊正燈說,小面積務農無法形成產業,這些年農糧署力推「農地集團栽培經營管理中心(簡稱營管中心)」,希望整合地方的農業生產區域,發揮集中管理、運銷的效應,農糧署曾建議要做營管中心一個人至少要20公頃,如今只剩45公頃,而且這45公頃還被切成兩區塊,中間夾雜著產業用地、住宅區,試問竹東的農業未來該怎麼規劃?

自救會直指這塊計畫土地長年來都做農業使用。(圖片提供/反竹科三期開發自救聯盟)

產業、住宅有無必要性? 成討論焦點

同在竹東鎮務農的二重里地主權益自救會劉慶昌說,他的祖父百年前來臺就在這落地生根,他長年務農,種植香米,他計算過這個徵收案大概每八年地方選舉時都會捲土重來一次,沒想到前面三次都擋下來了,今年還是再起,讓人想問:「宦口何時滿?滅農幾時休?」

自救會在審議會中表示,縣府目前規劃的產業專區和住宅區都沒有徵收的必要性。首先是產業專區,縣府在計畫書中言明「未來亦將作為高科技產業發展之用」,但自救會攤開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的資料指出,竹科的新竹生醫園區、銅鑼園區和宜蘭園區土地出租率分別只有69%、53%及4%,顯示仍有許多土地閒置,這部分沒有檢討,縣府卻又劃設產業專區,實在讓人想不透。

至於住宅規劃,自救會則攤開國發會兩年前的人口推估資料指出,臺灣總體人口在民國110年達到高峰(推估2366萬人)後,將會逐年下降、呈現負成長,推估最慘民國150年會少647萬人,再加上全臺空屋率一直沒有改善等問題,很難說服竹東鎮未來將會有大量的住宅需求。

竹東二重埔自救會農民、地主不滿徵收案再起到場抗議。

縣府:有產業需求,將蒐集正反意見再討論

對此,新竹縣政府國際產業發展處城鄉發展科科長王俊堯回應,新竹縣府綜合全國國土計畫及縣內評估,目前確實還有200多公頃的產業區域需求,此案規劃78公頃也都還符合縣府未來的需求量,並沒有浮濫劃設的問題。

王俊堯指出,農民若希望保留農地使用,只要來陳情,縣府都會納入當作參考意見,但這部分因為還牽涉到原地主的意願,審議小組仍需聽取正反雙方的看法後才會進行實質討論。昨天召開的第一次審議會議僅蒐集了80多位民眾意見,縣府未來預估將再開設三到四次會議,蒐集目前三百多人的陳情意見,才會進行縣級的都計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