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博物館Say菜市場,到臺博館買菜煮飯一次滿足

文、攝影、首圖攝影/ 林宜潔

葡萄長在地上還是樹上?涼拌海蜇皮原來是水母。臺灣最老的自然史博物館「國立臺灣博物館」即日起推出《來SAY菜市場—食物中的生物學》特展,打造擬真科技菜市場,把果園、菜園全搬進展區,設計遊戲表現食物與生態系統的故事。另運用體感技術、3D建模和VR投影技術打造中央廚房,民眾買好菜後,還可以DIY煮大餐,體驗農場到餐桌的食材旅程。

用遊戲包裝學習,科技VR煮菜逗陣來玩

「水果攤」、「蔬菜攤」、「雜貨攤」、「家禽家畜攤」及「水產攤」熱熱鬧鬧一字排開,你今天要買什麼來煮?策展人國立臺灣博物館助理研究員許毓純表示,策展團隊為了把生態系統的知識結合科技菜市場絞盡腦汁,就是要讓來玩的民眾跟小朋友透過「買菜」的闖關方式,了解食物的真正來歷。

在科技菜市場裡,團隊設計了闖關遊戲,有四種探索路線,讓民眾可以根據任務分配,到各攤位蒐集虛擬食材,最後到結合體感技術、3D建模和VR投影技術的中央廚房區,跟著大主廚煮出美味大餐。

在採買過程中可以學習到,青椒原來會開花,我們常吃的高麗菜、青花菜、白花椰菜和大頭菜都來自同一種野生的甘藍所培育,以及肉類從哪裡來等知識,十分適合親子共學。臺博館表示,參觀民眾,尤其小朋友可以體驗市場採買的趣味,還能學習許多生物學知識。

看展民眾在虛擬菜市場完成買菜任務後,就可以進到結合體感科技的中央廚房,體驗食材變料理的過程。(圖片提供/國立臺灣博物館)

隱藏在可愛之下的策展專業

「我們策展是很嚴謹的,連虛擬的菜園,植物葉子是對生還是互生都有考究。」許毓純表示,《來SAY菜市場—食物中的生物學》的策展初衷,就是為了讓參觀的民眾,從菜市場的物件開始,重新了解生物學、生態系統的知識,因此,虛擬植株雖然是布料縫製,但樣貌都必須符合植物學知識。「葉子都是我們一個個手工縫上去的。」許毓純說,她自己就是學植物學的,對這些細節都很要求。

許毓純表示,這個展覽外顯的是菜市場的食材搜集與炒菜任務,主要引發參觀者的興趣,透過好玩,把生物學的知識學習帶進來。臺博館館長洪世佑表示,土地、環境及食物和生活息息相關,都市生活讓大家離這些知識愈來愈遠。「以前都說沒吃過豬肉,也要看過豬走路。現在是反過來了,很難再看到豬走路了。」。

洪世佑說明,《來SAY菜市場》特展運用科技結合食農教育、生物多樣性,讓小朋友從互動遊戲中認識食用生物的名字、生長的地方、取得食物的方式,以及生物在生態系裡的角色等有趣的生物學知識,也能作為學校教育的補充教材,讓小朋友的暑假過得更有意義。

臺博館把菜市場搬進展覽館,雖是擬真展覽,蔬菜水果種類豐富,肉類魚類也不缺席,做工唯妙唯肖,保證能滿足主婦的購物慾。

《來SAY菜市場》特展

展覽日期:即日起至2019年12月29日

地址:臺博館南門園區(臺北市中正區南昌路一段1號)紅樓展示館二樓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上午9:30至下午5時

備註:開館日每日開放四場次入館,每場次上限100人。展覽期間特別推出展覽闖關活動,每場次開放30組體驗闖關遊戲,須先上網登記,另需加購體驗單50元並自備悠遊卡。

臺博館官網:http://www.ntm.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