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下一波韓流出口新勢力,韓國積極推動智慧農場產業

文/ 趙燕

韓國政府日前宣布將提升設施農業農產品出口競爭力,擴大施行自2016年執行的智慧農場產業(Smart Farm Industry)計畫。今(2018)年主要執行目標在結合IT技術打造智慧溫室,同時擴大民間企業參與農業升級,預計在2020年前創造4,300個就業機會。

負責推動的農林畜產食品部(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Food and Rural Affairs, MAFRA)表示,這項產業計畫將提供訓練課程、協助農場建造、低利率農業貸款等,期望吸引更多青年加入智慧農場產業。

仰賴智慧科技,提升品質與產量

韓國智慧農場產業(Smart Farm Industry)是針對農業轉型的創新計劃,著重建立溫室或畜牧場的資通訊技術,讓農夫可藉由智慧型手機或電腦遠端控制系統,監測作物、動物的生長環境。

韓國政府正協助傳統農場轉型為智慧農場,並培訓青年創業家或青農加入轉型計畫。培訓課程將在2019年啟動,課程約20個月。完成培訓的農民將可獲得政府的資金補助、低利率農業貸款並分配到30公頃土地,學以致用打造智慧農場系統。

IT技術方面,將由南韓第2大電信公司──韓國電信(Korea Telecom, KT)提供智慧農場的ICT服務,例如建構農場無線網路、遠端監控溫室系統、作物生長影像監控。

韓國電信研發的GiGA智慧農場系統能收集溫度、溼度、日照、二氧化碳濃度與土壤品質。韓國電信指出,KT建造智能溫室或畜牧場,能提供資通技術與大數據分析服務的軟硬體服務,讓農夫獲得各類作物的生長資訊,利用智慧型手機即可隨時監測溫室的環境變化。依據首爾大學的研究,這項計畫將可提升25%的作物產量與12%的作物品質,並減少9.5%的勞動成本。

雙重隱憂成了推動智慧農場主因

另一方面,MAFRA已在南韓國內推動一系列關於智慧農場系統的研究計畫、展覽推廣與設立示範園區等。這一連串產業升級的目的,是為了提升韓國農產品的競爭力。值得探究的是,韓國大張旗鼓推動智慧農場產業的原因,有來自全球化貿易與國內農村人口老化的雙重隱憂。

韓國目前已與美國、歐盟、中國與紐西蘭等超過50個國家簽訂雙邊、多邊或區域性的自由貿易協定。在關稅減讓與開放進口的壓力下,農產品往往是首當其衝最易被犧牲的品項。即使南韓蔬果的出口量在2013至2015年逐年增長,但隨著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逐步生效後,韓國農業將面對更嚴峻的考驗。因此推動智慧農場產業的主要目的,即為提升出口競爭力,栽培多樣與精緻化的蔬果外銷到全球市場。

此外,韓國也意識農村人口老化危機。依據韓國2016年針對國內農業統計的調查報告指出,1949年以來農村人口逐年下降,尤其1990年以後,人口數低於2,000的農村數量則急遽增加。韓國政府認為這是警訊,如何讓青年人回流務農,並且讓傳統農業轉型追上全球化的步調,是當務之急。

再者,極端氣候容易使農作物生產遭受衝擊,因此建造穩固的溫室是穩定農產品出口量的方法之一。最後,更借助科技的發展與網路流通,協助農業升級,將有助於擺脫大眾對於農村的刻板印象──銀髮族居多、資訊落後與不擅使用科技產品。

其實韓國跟臺灣的經濟發展有許多相似之處,例如早期以農業出口為主,國內經濟起飛後,科技業躍升為產業主流與政府扶植的主角。目前,臺灣農村面臨勞動力老化、天災引發農損遽增等挑戰,韓國政府則以IT技術輔導農業升級的長期計畫,或許值得我們參考。

參考資料

Government to Create 4,300 Jobs in Smart Farm Industry

Smart farm system launched in S. Korea

ASIA AND PACIFIC COMMISSION ON AGRICULTURAL STAT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