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箱網黃鰭鮪幼魚養8個月體脂大增 直逼黑鮪皮油部位

黃鰭鮪也會做成生魚片,但當然比不上黑鮪魚高價,且因全年均有漁獲,算是台灣常見生魚片來源,黃鰭鮪現在都是漁船出海捕獲,但黃鰭鮪其實是可以養殖的。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才剛結束為期4年的黃鰭鮪養殖計畫,水試所沿近海資源研究中心分析養殖效果,其實還不錯,黃鰭鮪脂肪已不輸黑鮪的皮油部位,脂肪率將近8%,是野生黃鰭鮪的15倍以上,而且養殖時間只要8個月,既能降低資金成本,還能避開颱風季節的養殖風險。

水試所沿近海資源研究中心主任吳龍靜指出,4年計畫從2014年開始至2018年結束,從海上捕獲黃鰭鮪幼魚後,放到海上箱網進行養殖,養殖約3年,可達到36公斤的上市體型,300尾黃鰭鮪幼魚飼養期間的餌料花費,約新台幣800萬元。不過,從黃鰭鮪的市場價值、消費者偏好來看,業者對於養殖黃鰭鮪興趣缺缺。

但是研究人員發現,不要養到36公斤,養到10公斤大小就好,不僅資金壓力大減,還能達到商品效果,但這得靠消費者的觀念改變。根據研究紀錄,野生黃鰭鮪體長50公分,體重2.1公斤時,脂肪比率0.2%;體長長到136公分、體重36公斤時,脂肪比率0.4%,所以黃鰭鮪是一種低脂肪魚肉來源。

不過,研究計畫在箱網中養殖的黃鰭鮪情況完全不同,黃鰭鮪幼魚從1.5公斤開始養,經過4個月的肥育過程,體長長到66.2公分,體重5.44公斤時,脂肪比率高達7.47%,已是野生36公斤黃鰭鮪的15倍以上,並且高於市售黑鮪小腹部位3.99%的脂質含量,這也突顯了經肥育過程養殖的黃鰭鮪,應是具有商業價值。

研究中心的養殖報告指出,黑鮪小腹部位脂質含量3.99%,是每公斤售價1500元的生魚片等級,如果黃鰭鮪養12個月,每尾體重可達7至11公斤,油脂度可達20%,而且黃鰭鮪的脂肪是整尾均勻分布,與黑鮪各部位脂肪比例及價格差異很大的情形不同。

吳龍靜認為,箱網養殖的黃鰭鮪,養到10公斤剛剛好,因為只要8個月就可以將幼魚養到10公斤,而8個月的肥育時間剛好可以避開颱風季節,箱網養殖是在海上,受海象影響大,且箱網因颱風而受損的情形也常見,因此肥育期限8個月就能避開颱風為海上養殖帶來的風險,業者的資金壓力也比較小。

雖然現在養殖業者對於養殖黃鰭鮪還沒什麼興趣,但在環保及健康意識持續強化下,也許有一天,黃鰭鮪將成為海上箱網養殖的魚種之一,為何跟健康有關?因為食用大型洄游魚類的疑慮,就是甲基汞會在食物鏈高層的大魚身體裡堆積,吳龍靜說,實測人工養殖黃鰭鮪魚肉的甲基汞含量,較野生黃鰭鮪低很多,也遠低於衛福部訂定的容許值。

黃鰭鮪養殖試驗之脂肪比率比較數據

水試所沿近海資源研究中心在恆春海域水深約27公尺處佈設一口直徑約20公尺的箱網,進行黃鰭鮪養殖,試驗箱網採可沉式設計,遇颱風侵襲時,可下沉至水下10公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