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年雜誌》2025年5月號 臺牛興源 本土肉牛產業發展

撰文╱陳大中

牛肉麵、牛肉湯、平價牛排已是臺灣日常,甚至成為飲食文化的代表,然而臺灣的肉牛產業是否也像飲食文化一樣,扎根在地且穩固牢靠?近半世紀來養牛產業偏向酪農業,進口牛肉占臺灣牛肉供給的絕大多數,近年更隨需求的增加,使進口牛肉占比達到95%左右。

我國牛肉整體進口量,以美國占比35%位居第一;其次為澳大利亞、巴拉圭及紐西蘭。東亞鄰國中,和牛美味受世界肯定,國內進口日本冷藏牛肉也漸多,甚至近年保種、利用韓牛有成的韓國,也開始推動牛肉出口,成為話題。「臺灣牛」能否成為臺灣農畜產品的品牌?

本期封面故事由種原、產業現況與特色業者認識臺灣肉牛產業,本土黃牛保種有成,以及近年「源興牛」和牛種原的重新發現及品種確證,均為本土肉牛發展注入珍貴遺傳資源;臺灣和牛品牌的建立和發展,尤其是國人關注焦點,專訪源興居生技董事長劉泰英,並直擊花蓮的源興牛繁殖飼養狀況。

隨著國人對牛肉食用習慣的改變,近10年來人均牛肉需求成長接近五成,為協助肉牛產業發展,農業部將協助中小型酪農場轉型為專業肉牛場,增加肉牛的飼養來源。

台灣肉牛產業協會理事長張志名身兼芸彰牧場負責人,橫跨屠宰與餐飲,他認為只要做出品質與特色,臺灣牛肉絕不遜色於進口牛肉,推出國產牛牛排、鐵板燒餐廳。十大神農楊鎵燡多年參與本土黃牛種原利用,不斷持續嘗試育種改良,也從牧場到餐桌,成立牛肉生熟食專賣店、餐廳,垂直整合產銷。金門青農陳玉嘉打造金門最大種牛場,並協助當地黃牛保種,以金門酒廠酒糟養出風土特色。讓「臺牛」的鮮甜與風味,成為消費者最肯定的選擇,臺灣牛肉的美味,正畜養在牧場!

購買連結:博客來、誠品、PChome豐年農市、udn琅琅悅讀、讀冊生活、HyRead凌網、華藝數位、Zinio、KONO、PUBU、台灣雲端書庫、Readmoo讀墨

【農產新豐味】

萬中選一白斑品種 薄冰白鶴芋觀葉新選擇:斑色表現清晰穩定 今年叩關國際市場

【農策綜論】

對等關稅波動世界 臺灣農業部門能有作為:稻作零關稅是假議題 正視非關稅貿易障礙協商

【豐寫真】

紫蜜紅顏甜在心

【農業技術】

善用授粉昆蟲 芒果歉收放蠅可解:低溫多雨衝擊收成 借助生物應對氣候逆境

育種因應暖化衝擊 臺灣耐熱水稻品種介紹:高雄147 號質量兼具 搭配技術觀念穩定生產

【國際新知】

當農業遇上社福:日本農福連攜制度概述:兼具地域振興、社會包容 創造農村與弱勢雙贏

淨零減碳下一步 生物多樣性信用成新趨勢:讓自然棲地保護有價化 農業措施是必要一環

【植人植語】

園藝造景新花樣 璀璨細蕊金絲桃:好種易開、適合臺灣環境的黃花灌木

【風峰相連】

釋迦牟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