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農校「農業創新企劃競賽」 58組學生角逐農業點子王

文/林佑徽 攝影/林佑徽
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及財團法人農村發展基金會補助支持、財團法人豐年社主辦的「高職農校策略聯盟」,4日舉辦全國高職農校「農業創新企劃競賽」決賽。14所學校58組隊伍報名參賽,經9位評審初選選出10組入圍決賽簡報,最後由旗山農工園藝科學生的作品「桿出甜汁味、菇出新商機」奪冠,2與3名分別為松山工農園藝科的作品「迴光返照:環鏡提升作物產能之應用」以及曾文農工畜產保健科的作品「蟲蟲圍雞,去腐存金」。

旗山農工、松山工農及曾文農工學生獲得前3

高職農校策略聯盟今年的「農業創新企劃競賽」,延續去年辦理的「農業創新經營模式企劃競賽」鼓勵高職農校學生展現農業創新構想的初衷,更強調農業教育與農產業實務的連結,鼓勵學生透過訪談、參訪農產業或蒐集農業現況資料,用年輕人的創意提出有助於改善農產業實務問題或有利農產業未來發展的創新企劃。

獲得第1名的「桿出甜汁味、菇出新商機」團隊,學生用有機甜玉米桿榨取莖汁製作糖漿,再用糖漿開發牛軋糖,甚至利用殘渣製作太空菇包。企劃發想過程中,為求連結產業實務,學生前往高雄田寮「辰農有機農場」訪談農場負責人林慶揮。林慶揮認同學生創意與認真實驗態度,無償提供有機甜玉米植株和玉米桿供學生實驗,未來也打算繼續跟學生進行更多合作。

旗山農工園藝科學生前往「辰農有機農場」訪談農場負責人林慶揮並達成合作共識。

第2名的「迴光返照:環鏡提升作物產能之應用」團隊,則關心極端氣候的議題,利用鏡面能反射陽光的特性,開發環境補光器進行光反射應用於植物栽培,提升作物產能與減少蟲害,獲得不少好評。第3名「蟲蟲圍雞,去腐存金」團隊,利用黑水虻能有效分解腐肉或生肉特性,打造雞隻飼養循環經濟,令評審們驚艷,鼓勵學生繼續深入研究。

第1名「桿出甜汁味、菇出新商機」團隊學生曹銘倢認為,參加競賽最大收穫是學習思考甜玉米桿研發成果如何行銷以及它的未來發展性,林慶揮分享的有機農場經營經驗,讓他了解有機農場營運初期可能無法損益平衡但最終仍能找到營利模式,讓他看到從農的前景。

團隊指導老師黃吉村指出,準備競賽過程中,最欣慰的是看見學生成長,例如陳啟瑋剛加入團隊時踏進菇寮什麼都不懂也缺乏自信,今日已能在競賽舞台侃侃而談介紹企劃內容。陳啟瑋則期許自己未來能繼續與農場端合作,把目前的成果落實到產業實務應用階段。

創新與實務連結並重,北中南東農校學生踴躍參與

本次競賽58組學生來自松山工農、霧峰農工、中興大學附屬臺中高農、北港農工、民雄農工、曾文農工、北門農工、臺南大學附屬高中、旗山農工、岡山農工、內埔農工、東港海事、花蓮高農、以及臺東專科學校,科別包括農場經營科、園藝科、畜產保健科(學程)、森林科、食品加工科、水產食品科、生物產業機電科烘焙科、資訊應用學程等,也有跨科合作之團隊。

主辦單位豐年社副社長蘇登呼指出,因應企劃作品主題多元,初選和決選階段各邀請9位和6位評審,依據企劃主題分組評選,評審專業背景涵蓋園藝種苗、農業機械、農產食品開發或檢驗、農場經營、農業行銷企劃、畜牧業、農產品電子商務等。

評審之一、高雄市農業局副局長王正一對學生作品進行提問。

決選評審有神農獎得主暨桃園長生製茶廠廠長林和春、高雄市政府農業局副局長王正一、農友種苗(股)公司顧問張師竹、臺灣農畜產工業(股)公司副總經理黃存后、騰勢股份有限公司(果物配)執行長張智翔、以及高雄型農暨美濃同心園有機農場負責人胡惠玲。他們以「主題創新性」、「農產業實務連結性」、「內容可行性」、「效益與應用價值」、和「簡報技巧與表達能力」5個評分項目評選學生作品,評審對學生的創意發想和企劃內容普遍給予肯定。

評審肯定學生但也提醒了解市場與成本問題

王正一笑說,此次競賽有如「農業界奧斯卡」,他以興大附農森林科學生作品「如募春蜂」為例指出,讓梨農養蜂提高結果率的構想,跟他在日本東京觀摩的城市養蜂農場有相似概念。他表示地方政府未來有機會可以找資源結合學生創意,協助將創意實際落實。

2018年「農業創新企劃競賽」10組入圍決賽隊伍與評審來賓合影。

連續2年擔任評審的張師竹,肯定今年參加團隊的企劃內容更加完整扎實,也建議學生在創意發想之餘,必須了解市場動態,將來出社會之後從事農產業不能只是埋頭研究。林和春則提醒第2與3名團隊思考成本問題,因為成本往往是農民決定是否採用新產品之關鍵。

本次競賽由豐年社與農村發展基金會主辦,農委會農糧署南區分署、高雄市政府農業局、以及嘉義縣新港鄉農會協辦,農糧署南區分署長長姚志旺與農村發展基金會組長陳芬瑜也都到場,對學生的用心投入與成果給予鼓勵。評審黃存后勉勵學生,不論獲得任何名次,能從58組團隊脫穎而出進入決賽已相當不易,競賽只是人生中的一個過程,未來可發揮創新能力創造自己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