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是國內栽培面積最廣的切花花卉,但因夏季產量少,國內夏花品種也少,夏季每每是菊花價格高峰,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近年專注投入夏菊品種培育,今(9)日發表最新育成耐熱夏菊「台中13號─晨光檸夢」,具有亮黃色半重瓣及綠色花盤,花色比目前市場流通夏菊更亮眼,花心青綠給人清爽感受,清新可愛,可在祭祀、花束配花用途之外,開發生活應用市場,最快明年上市。
國內菊花112年種植面積593公頃,是栽培面積最大的切花花卉,市場交易額達8億3,406萬元。近十年小菊市場交易均價最高峰均落於夏季7至10月,每把(10支)可賣到90至100元,是最低均價的兩倍以上,顯見夏季小菊隔外具有市場潛力。
國內栽培菊花品種主要是國外引進秋冬開花品種,大多適合臺灣秋冬冷涼季節栽培。市場流通夏菊品種稀少,夏菊花色最大宗為粉色(29.8%),其次紅色(22.6%)、白色(18.3%)、黃色(17.3%)、金色(11.9%)等色系,目前夏季黃花小菊僅「黃丁字」、「吉祥黃」2個品種。
臺中農改場場長楊宏瑛表示,臺中農改場從104年開始雜交選育,到112年選拔出以母本「9860y」、父本「黃風車」雜交育成的「晨光檸夢」;近5年菊花新品種申請登記70個,僅次於蝴蝶蘭,但夏菊品種含「晨光檸夢」只有3個,可見夏菊育成之不易。
臺中農改場今日發表耐熱夏菊品種「台中13號─晨光檸夢」。(攝影/游昇俯)
市場流通品種「吉祥黃」中心花盤顏色偏黃綠色,與花色對比較弱。(攝影/游昇俯)
菊科植物的花朵是由看似花瓣的舌狀花及中心花盤的管(筒)狀花排列成頭狀花序,直觀以為的一朵花其實是由許多朵花所組成。臺中農改場副研究員陳彥樺表示,國內生產菊花切花,農民會在苗期以電照栽培提升植株高度,熄燈後接受自然光照,「黃丁字」、「吉祥黃」等品種仍需9至11周才會開花,但「晨光檸夢」只要7至8周,是中早生品種,更具栽培效益。
陳彥樺指出,菊花國內市場主要做祭祀用途,或作為花束的配花配材使用,但「晨光檸夢」葉色比「吉祥黃」更為濃綠,花色更亮眼,「晨光檸夢」花心為青綠色,視覺感受比「吉祥黃」黃綠色花心更清爽,其實有種文青風格,很適合推廣生活場域應用,「晨光檸夢」的瓶插壽命可達7至10天。
陳彥樺說,「晨光檸夢」適合臺灣中部平地產區3至7月播種,約5至10月開花,此品種已申請登記品種權,國內菊花主產區彰花縣田尾鄉、永靖鄉農會均已表達栽培興趣。
臺中農改場場長楊宏瑛(右)與副研究員陳彥樺(左)合影。(攝影/游昇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