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農泊分進合擊 體驗有感傳統農村味:借鏡大分縣安心院、宮城縣藏王町核心策略

農村產業文化富含生命力及吸引力,可讓國內外遊客深度體驗,圖為宜蘭星源茶園採茶活動。

農村產業文化富含生命力及吸引力,可讓國內外遊客深度體驗,圖為宜蘭星源茶園採茶活動。

文.圖╱黃性男、陳品穎 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製圖/余孟馨

臺灣推動休閒農業及休閒農業區發展,歷經30年的努力,已有豐碩成果與規模,但面臨產業人力缺工的同時,仍有場域規模差距日益擴大、活動同質性高、形成生態環境及遊客承載量所帶來的觀光衝擊等多面向發展課題,無論休閒農業如何與哪些重要政策相扶相倚,不變的目標仍然是如何透過休閒農業推動,維護在地農產業與農鄉村的永續發展。鄰近的日本農村與農業的發展路徑,或許可為下一世代的休閒農業產業發展提供借鏡之處。

日本休閒農業的開端 綠色旅遊重視地域經營

1990年代初期,日本農林水產省(下稱農水省)借鏡歐洲推動鄉村旅遊,在農村中停留(長期)休假的活動體驗,於1992年推動「綠色旅遊」,並將其定義為:「於農山漁村地域中享受自然、文化與人文交流的停留型閒暇活動」。希望透過推動綠色旅遊,達到國民新的休閒需求;保存農村地域的自然與文化、活化農村;促進都市居民對農林漁業及農村的認識,以及提供外國旅客接觸日本傳統自然及文化的機會。

1994年日本國會議員提案立法通過「農山漁村停留型閒暇活動基礎建置促進法 (簡稱農山漁村閒暇法)」,首要目的欲將農林漁業體驗民宿登錄制度化。後於2005年修正,納入非農林漁業者或相關組織者,擴大登錄對象。2000年代初期,伴隨日本多項旅宿相關法規管制的放寬,例如放寬客房面積限制等,減少農家在民宿設備的投資,有助降低農家參與綠色旅遊事業的門檻。

長野縣上高井郡小布施町是日本極具人氣的採果天堂,夏天可以體驗採水蜜桃。
長野縣上高井郡小布施町是日本極具人氣的採果天堂,夏天可以體驗採水蜜桃。

有日本學者認為,日本推動綠色旅遊的一大特徵在於,相較部分歐洲國家有其長期度假的文化或制度脈絡,從產業發展的角度來推動鄉村旅遊產業,日本不但要處理農產業收入與農村經濟日益不振的課題,更欲同時解決農村或非都市地區逐漸嚴峻的少子高齡化及人口流失,因此綠色旅遊的施政重點非常重視為下一世代的農村中堅分子(年輕世代)提供農業與農村的體驗,因此綠色旅遊政策相較「產業輔導」,更具備「地域經營」的特徵,包括由農村居民提供相關服務、是一種與都市居民的交流事業、更多副業性質,以及以農業農村的活化為首要目的。

民宿再進化 分散連結在地農食及體驗服務

受到2010年代後期,包括日本研議加入TPP對農業與農村的衝擊,及訪日外國旅客的成長,以及預期2020日本東京奧運辦理等因素帶來可能的國際觀光需求,2017年起農水省正式推動「農泊」,定義為「於農山漁村享受日本獨有的傳統生活體驗及與農村地域居民的交流,運用農家民宿或古民家等打造的住宿設施等,以多樣的住宿手段讓旅客體驗當地魅力」的農山漁村停留型旅行,並希望至2020年能擴展至500個「以農泊為永續事業」地域,廣邀國內外旅客造訪日本的農漁山村。

日本京都郊區美山町的民宿體驗。
日本京都郊區美山町的民宿體驗。

「農泊」一語最早出於大分縣安心院於1990年代後半推動綠色旅遊時對「農村民宿」的簡稱,這也使得「農泊」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被視是綠色旅遊的延續,為增加旅客停留在農村的時間,從過往聚焦以農場經濟增值為政策推動首要任務的產品或體驗等服務垂直整合提供模式,轉向將農鄉村等區域視為旅遊服務提供的整體,並以農林漁業體驗民宿等住宿或體驗設施為核心進行水平整合,重新發掘與串聯分散於農鄉村在地的特色農食或其他體驗服務。

此外,農泊的推動一大特點,是透過讓在地的「核心法人」組成「地域協議會」的方式,納入行政部門、企業法人或合作社等團體,以及非營利等第三部門共同推動,這也是農泊在推動上相較過往政策的一大轉變。核心法人如住宿、餐飲、體驗等主要服務的提供者,也須就國內(外)行銷或管理等方面,在協議會各成員間進行協調。

日本農泊協議會組成,除須有農林水產業加入外,也納入其他旅遊服務相關法人,並重視行政部門參與。
日本農泊協議會組成,除須有農林水產業加入外,也納入其他旅遊服務相關法人,並重視行政部門參與。

農泊的發祥地 打造連結在地的分散型農泊服務

位於日本九州大分縣北部的宇佐市安心院町受盆地氣候影響,日夜溫差大,是西日本少數的葡萄產地。安心院被喻為是日本農泊的發祥地,1996年當地居民自發集結組成「安心院綠色旅遊研究會」,並有8戶農家於同年辦理首次實驗性質的「農泊」,讓都市居民在農家或當地民宿過夜,並透過餐飲料理等體驗農村生活、加深與當地居民的交流,再帶動其他農產品銷售等。

受限於日本的「旅館業法」及「食品衛生法」等規範,農家不易取得相關設備改建投資等費用,安心院町於是將「農村文化體驗」定位為一種「交流事業」,透過讓旅客與農家一同參與食材烹調與料理的準備等方式,將住宿相關費用轉化以體驗作為回饋,使得農家更容易活用閒置空間與提供服務。當時的媒體甚至稱此種經濟運作模式為「安心院方式」。

歷經近25年,目前安心院推動下一世代的農泊(Next Generation tourism, NGT),組成「安心院NGTコンソーシアム協議會」,考慮到農泊接待家庭的高齡化、COVID-19疫情使得不管是地區內或日本國內外的人群移動劇減情勢,試圖打破過去「住宿」、「餐飲」、以及「體驗」服務大多全由單一農戶提供或接待的服務模式,透過「分離型農泊」,連結既有的餐飲或體驗服務,既可構成更多元廣泛的在地合作網絡,提升地域活力,也能減輕單一農家對人才或設備投資等可能多樣而複雜的負擔,更確保農泊的主力成員。讓農泊不僅是一種文化,更能成為支持在地的文化產業有持續的發展。

農泊發祥地大分縣安心院町主打由在地業者共同提供餐飲、住宿與體驗服務的分散式農泊體驗。
農泊發祥地大分縣安心院町主打由在地業者共同提供餐飲、住宿與體驗服務的分散式農泊體驗。

企業活化閒置設施 宮城藏王町發展長期停留型農泊

藏王町坐落於宮城縣南部與山形縣交界的活火山區藏王連峰之下,是宮城縣最主要的水果產區之一,包含水梨等水果在內農產量位居宮城縣第一,周邊並有如藏王樹冰、遠刈田溫泉等豐富的觀光資源,並以坐擁總面積達25萬坪並附天然溫泉的度假山莊「藏王山水苑(下稱山水苑)」聞名。

山水苑是由在地企業N Cooperation進行開發分讓及管理的度假山莊地,受景氣衰退或山莊後繼者無力再維護等影響,衍伸空屋或閒置設施管理問題,自2010年起啟動一系列空屋活化措施。原已與當地行政單位締結防災協議,規劃作為大規模災害受災戶避難地,結果2011年即碰上311東日本大地震,包括許多山莊屋主在內,許多受災戶在此重建新的生活據點。之後為持續維運山莊,N Cooperation與其他的度假地開發公司或居民組成協議會,首先提出「藏王福祉之森構想」,以山水苑為中心,展開一系列結合在地資源、在地需求與閒置設施資產等再利用的相關業務。

目前,山水苑主要提供有社會福利及農泊住宿服務。透過攜手合作當地社福機構,山水苑設有身心障礙者的教育機構,藉由媒合在地農家進行農業體驗,協助身心障礙者建立自立能力,同時也促進緩解農家人力不足問題。

住宿方面,山水苑過去即吸引許多來自歐美等外國旅客前造訪當地並長期投宿於山莊,在COVID-19疫情前,山莊的外國旅客占比高達65%,並且為因應外國旅客需求,導入如信用卡等無現金支付及Wifi等資通訊環境,逐漸從一般民宿轉型為與在地農家結合農業或餐飲體驗的農泊服務。

COVID-19疫情雖然衝擊外國觀光來客數,但既有設備卻成功銜接提供日本國內旅客度假辦公,長期停留農鄉村的最佳場所。度假山莊的活化使地過去的閒置設施成為可以獲益的物件,透過企業營運對在地人力或服務的需求,一方面增進就業機會及地方政府稅收,並強化在地企業與行政單位合作的可能性。

藏王町位於宮城縣西南部,兼具農業與觀光,著名的藏王樹冰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雪景之一。
藏王町位於宮城縣西南部,兼具農業與觀光,著名的藏王樹冰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雪景之一。

鏈結在地有感體驗 吸引年輕族群投入農泊產業

日本於2017年起正式推動的「農泊」,日前農泊多數仍維持小規模且副業的經營模式、設備投資規模也相對保守,但同時行政部門也推動納入更廣泛或更具規模的農泊經營體,像是一般旅館業者等,農泊也被視為日本推動國際觀光的重要政策之一。

儘管看似擺盪在觀光旅遊產業發展與地域經營兩端,然而在安心院或藏王町的案例中,透過連結在地既有農家或居民、業者或團體等,使得地方資源與服務產業人力等能更有效的活用,創造更多在地景點的同時,也減輕原有農家持續面對高齡化或設備投資限制,顯示提升農泊或休閒農業服務品質,與加強與在地及農鄉村的連結,並不必然是兩相牴觸或無法兼得的,或者更有機會提升消費者對農泊產品品質的感受,在平衡從業人員的投入與付出時,也創造出年輕族群對休閒農業相關產業的興趣、意願,以及投入參與機會。

日本農泊包括農事體驗,長野縣中野市的上高井郡小布施町麝香葡萄園,遊客享受採果樂。
日本農泊包括農事體驗,長野縣中野市的上高井郡小布施町麝香葡萄園,遊客享受採果樂。

臺灣自1970至80年代起,從民間、學界到官方漸進推動「休閒農業」發展,1996年修正通過「休閒農業輔導辦法」,正式分以休閒農業區與休閒農場提供各項休閒農業產業發展與輔導。隨2000年代後,包括加入WTO、「農業發展條例」修正、相關政策加強推動觀光旅遊或服務產業、社區營造等背景因素,歷經近30年,休閒農業並且在農村再生、地方創生乃至目前與國際接軌淨零碳排或氣候變遷的議題,都扮演至關重要角色。

臺灣的休閒農業區劃設,在制度上原即有納入週邊社群的設計理念,而休閒農場的永續經營必須持續有多元的人力、設備,以及休閒體驗或服務內容的設計。借鏡日本,以鄉村在地資源為主體,活絡帶動相關產業發展,著重農業生產運用及城市與鄉村交流互動的深度有感體驗,讓簡單的生產體驗透過引導與交流,讓重遊造訪也可以達到如「心流(flow)」狀態,多次參與也能享受其中,讓「鏈結在地」成為未來休閒農業區等適性發展的可能途徑。

(參考文獻請洽作者)

國內有許多具多元價值的體驗型農場,可借鏡日本農泊發展經驗,強化區域間的合作。
國內有許多具多元價值的體驗型農場,可借鏡日本農泊發展經驗,強化區域間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