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臺灣農業競爭力】創意整合在地資源,農業產銷班女性深化農業願景

內容提供/豐年雜誌 文/張雅茹 攝影/張雅茹
傳統農業社會中,農村女性多擔任照顧家庭、農產品銷售等工作,長期作為支持農村的幕後推手。隨著時代演進,性別平權、女性意識漸漸提升,現代農業女力逐漸從幕後走向舞臺,發光發熱。為了鼓勵農村女性揮灑創意,農糧署於2017 年首次舉辦「農業產銷班女性創意點子競賽」,農糧署企劃組視察朱慧敏表示,迴響相當熱烈,2018 年農糧署更加碼提高獎金為10 萬元,擴大對象為臺灣農業產銷班女性班員,希望為農村女性創造更好的舞臺,讓更多創意有機會展現。

第2屆「農業女力創意點子競賽」於2018年11月28日進行最後評選,農業產銷班女性班員在評選會議中使出渾身解數,分享創意發想與規劃,期能奪得評選委員青睞。

農糧署辦理《107年提升農業產銷班經營管理軟實力計畫》課程豐富,其中包含女性幹部培訓營、農業勞動力管理專班等等,希望透過教育訓練協助班員提升農業經營管理能力,並參與競賽活動,透過專家顧問輔導交流與評選委員建議,增進企劃能力、簡報技巧及專業技能,進一步運用女性特質,揮灑經營創意,串聯農業產銷班在地特色與資源,激發更多可能性。

臺南市柳營區蔬菜產銷班第2班班員于永慧設計小型溫室環保提盒,可將有機蔬菜種植於環保紙杯,並能重複使用。讓更多人體驗種菜樂趣,並進一步拓展產銷班通路。(圖片提供/中華民國農民團體幹部聯合訓練協會)

農業缺工不求人,自組農工團互助接單

臺南市楠西區果樹產銷班第23班班員楊沁涓栽種芒果多年,「在我們這邊,請工人流行一句話:『請工人看交情。』」他指出,這句話不僅反映農業嚴重缺工問題,在人力不足及農務撞期狀況下,不良的工作品質直接影響果品末端售價。為了解決農業的根本問題,楊沁娟提出企劃提案「執事田畝不求人」,透過統籌第23班班員或在地專職農民組成區域性農工團,補足區域性、季節性人力缺口。瞄準臺南市在地大宗作物,例如芒果、楊桃、番石榴、蜜棗等等,不設限農工團團員是否加入農民保險、勞工保險,團員完成自家農場工作後,前往支援其他團員,並通知第23班預計完工時間,完成內部工作後,才開始進行外部接單工作。

藉由經營Facebook粉絲專頁、LINE群組等網路社群,楊沁涓更直接媒合農地與農工,並藉由網路社群確認接單內容、發出工作預告,「等消化完第23班內部工作,與更多農民組團、接外單,放大格局,我們可以做更多事情。」他表示,此企劃提案採用早期農村「換工」概念,再進行組織強化,由於農工擁有專業技術,可迅速、確實地執行農務,掌握雇主需求,且大多團員皆自營農場,雇主與農工互有需求,可長期配合。

利用網路社群組織夥伴,創造農業職業安全環境

除了透過網路社群發布在地工作資訊,楊沁涓表示,農工團會在Facebook粉絲專頁貼出幕後工作花絮,也會分享農會與農業改良場課程訊息等等,期待藉此機會尋找志同道合的農民加入。「現在是團體戰的時代,農業一定要跟上,我們需要夥伴。」他表示,企劃提案的基礎為一群專業且彼此信任的農工,不僅支援產銷班,還能拓展服務範圍,協助在地農民解決缺工問題,逐步達成雙贏。

楊沁涓自信表示,所有人力、物力都能從當地取得,其中農工團每年每人預算4萬元,平均分攤後,以1日8小時計算,1年工作27天即可回本,不需大筆經費培訓、審核,缺工問題由在地資源補足,從根本解決農業人力斷層。

土窯柴燒龍眼乾製程需要6 天5 夜,其中翻焙為重要程序之一。(圖片提供/陪灶事務所)

此外,楊沁涓也積極推廣果樹矮化,「友善的工作環境比較不容易缺工。」他表示,以芒果疏果、套袋作業為例,其須站在踏板狹小的長梯上,處理果樹每根枝條,整日上下坡、爬梯,不僅耗費體力且危險性高,若果樹矮化後,可提升農業職業安全,不怕找不到人力。

傳承焙灶文化,東山龍眼乾加入新元素

「焙灶」是早期烘焙龍眼乾的地方,臺南市東山區為臺灣龍眼的重要產地之一,郭政宜、陳昀鎂企劃提案「陪灶事務所」,期待結合文化、產銷、食育,延續土窯柴焙龍眼乾的好風味。

陳昀鎂認為,臺灣柴焙龍眼乾與進口龍眼乾風味差異大,尤其臺南市東山區當地傳統的土窯柴焙龍眼乾耗工費時,通常需6天5夜才能完成,以土窯柴焙的特殊風味聞名,具在地特色。「東山區處處皆有土窯聚落,卻缺乏好的場域讓消費者認識土窯柴焙龍眼乾。」他表示,團隊計畫在東山區以貨櫃屋建立推廣場域,除了販售土窯柴焙龍眼乾,也加入當地農民作物,讓消費者能購買在地、當季農產品,並直接接觸土窯柴焙龍眼乾,深入了解臺灣優質龍眼及在地土窯文化,並進一步加深臺南市東山區與土窯柴焙龍眼乾之間的聯想。

在地限定伴手禮,土窯柴焙古早味成為新時尚

龍眼乾不只是傳統點心,也是常見的食品加工材料,例如應用於麵包、甜點、飲品等等,皆可搭配龍眼乾,延伸琳瑯滿目的農產加工品。除了將土窯柴焙龍眼乾打造成具臺南市東山區特色品牌概念的農業特色產品,陪灶事務所團隊目前規劃桂圓茶羊羹、龍眼花羊羹,希望將傳統點心搭配新潮設計,讓古早味重現新魅力。

陳昀鎂表示,期望藉由研發創新農產加工品,為農產品加值,且進一步振興當地產業,若能結合在地新住民,將可解決部分人力短缺問題。「回到產地,我們需要更多人的陪伴。」他感性說道,也期待臺灣農村文化在團隊陪伴下,能延續土窯柴焙龍眼乾的風味。

臺南市柳營區蔬菜產銷班第2 班班員于永慧企劃提案「莎拉的溫室」,依季節推出各類有機蔬菜,希望讓消費者更有意願親自體驗種植蔬菜的樂趣。(圖片提供/于永慧)

「行動溫室」帶回家,結合食農教育體驗種植樂趣

已成軍10年的臺南市柳營區蔬菜產銷班第2班,以生產有機蔬菜為主,占地約45公頃,由於產量大,且無小包裝蔬菜供應超級市場,導致許多消費者對其品牌並不熟悉。班員于永慧表示,第2班成立至今時常苦於產品銷售管道難尋,為了將第2班豐富的有機蔬菜推銷至新通路,他企劃提案「莎拉的溫室」,鼓勵消費者前往太康有機農業專區體驗種植有機蔬菜,利用可重複使用的小型溫室提盒,讓消費者把溫室帶回家,吃到自己親手種植的蔬菜。

于永慧考量消費者可能對種菜毫無經驗,由於葉菜類可短期育成、病蟲害少,適合農業新手,「完全可依靠有機肥料、澆水就能養活。」他表示,安排蔬菜達人帶領消費者至有機農場,學習如何選擇優質蔬菜苗、種植技巧、照顧方式、採收祕訣等等,且小型溫室提盒中的菜苗已預先培育,才將蔬菜苗種植在環保紙杯中,組合成繽紛的溫室蔬菜,20天後即能採收,搭配當地農場開發的沙拉醬享用,並可添購補充包,讓小型溫室提盒重複利用、降低浪費。

農場各季節「菜色」也有差異,「我們規劃依季節推出不同蔬菜,夏季以苗菜為主,秋、冬季以彩色萵苣為主。」他表示,按照產季舉辦體驗活動、行銷導購,結合團隊推出的「1分鐘快樂溫室影片」,以蔬菜生長的縮時攝影紀錄片吸引消費者關注,期待更多人體驗種植蔬菜的樂趣,並拓展更多消費族群。

在第2屆農業女力創意點子競賽最後評選會議,農業產銷班女性班員分享創意發想與夢想規劃,評選委員也提供相關建議。

持續提供輔導資源,創意女力建構農業新內涵

評選委員肯定參賽的農業產銷班女性班員所展現的創意,「他們擁有許多創意,大家都十分肯定,而且是實務上須要解決的問題,有這麼好的表現,非常令人高興。」擔任評選委員的中華民國農民團體幹部聯合訓練協會企劃處處長林大偉表示,農村女力創意源源不絕,但較缺乏細部規劃和後續行銷資源,評選委員也在競賽問答過程中,根據相關專業給予建議。

例如,評選委員相當肯定陪灶事務所團隊將在地農業特色產品結合農業文化,以伴手禮概念打造,並建議團隊須考慮龍眼口味羊羹保存期限、定價策略,以及貨櫃屋是否合適作為食農教育場域等等,也可考慮與當地農民合作,打造優質行旅伴手禮;對于永慧構思的小型溫室提盒,也肯定其巧思與易操作性,並建議未來若能與電子商務合作或於溫室上架,須更注意蔬菜保鮮與食品安全衛生等流程細節,讓消費者能安心食用,拓展更多通路。

農糧署企劃組組長柯勝智表示,創意是臺灣農業的優勢,而此次競賽只是起點,後續農糧署將持續提供輔導、建議,協助優秀女性將農業好點子媒合產業,讓更多夢想成真。透過此次競賽,看見農村女性蘊涵豐沛力量,不僅聰慧、富有創意,能獨當一面從事各類農業工作,充分展現韌性與熱情,豐富農業文化內涵,且為臺灣農業帶來嶄新面貌。

本文轉載自《豐年雜誌》2019年1月號。《豐年雜誌》電子書平台,請參考:udn讀書吧TAAZE 讀冊生活HyReadZinio華藝線上圖書館Ko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