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解嚴後農民運動到面對農村挑戰 「農的N次方」特展邀全民關心農業未來

「農的N次方─解嚴後農業政策回顧及農村再生未來展望」特展今日開幕,包括(左起)「520農民運動」總指揮林國華之女、雲林古坑鄉長林慧如,農業部政務次長陳添壽、嘉義縣長翁章梁、稻草人基金會董事長林豐喜、民主運動先驅張俊宏、客委會主委楊長鎮、前農委會主委林享能等人到場支持。來賓仿照農運現場「舉牌」提出主張。(攝影/游昇俯)

解嚴後最大規模農民運動發軔於1987年12月8日,今(8)日恰滿36周年,稻草人基金會主辦「農的N次方」主題特展,即日起在中正紀念堂展出兩周,回顧農運歷程,並展示珍貴的農運現場影像及史料。今日特展開幕,農運當年擔任學生代表的嘉義縣長翁章梁回顧直言,當年農運興起有國際性、制度性剝削因素,讓農民咸認「從農沒前途」,但現今青壯農重新看到農業的希望,是今昔最大的轉變。

1988年「520農民運動」肇始於前一年12月8日,「山城農權會」帶領上千農民北上立法院抗議水果進口,農民後續獲得12所大學支持,展開一系列陳抗行動,進而在1988年5月20日爆發最激烈的衝突。「農的N次方─解嚴後農業政策回顧及農村再生未來展望」特展今日開幕,包括翁章梁、客委會主委楊長鎮、農業部政務次長陳添壽、民主運動先驅張俊宏、前農委會主委林享能及「520農民運動」總指揮林國華之女、雲林古坑鄉長林慧如等人均到場支持。

農業部政務次長陳添壽端詳農民運動影像史料。(攝影/游昇俯)

(左起)嘉義縣長翁章梁及農業部政務次長陳添壽、綜合規劃司司長蔡巧蓮參觀「農的N次方」特展。(攝影/游昇俯)

公視臺語臺臺長呂東熹參觀「農的N次方」,與自己當年採訪520農民運動掛彩流血的照片合影。(攝影/游昇俯)

特展回顧農運歷程,因響應運動農民多為客家人,展出特別呈現8名客籍參與者在運動中扮演的角色。特展也透過介紹各個時期農村再生政策的演變,邀請宜蘭慢島生活公司、耕根生活設計工作室規劃互動體驗,讓人認識農村的N種可能性;並揭示農村現下面臨人口高齡、少子化、氣候變遷調適,以及農地再生能源等問題,邀請全民共同關心農業與農村的未來。

農運發起人之一、稻草人基金會董事長林豐喜致詞指出,農民會發起抗爭是因之前已被壓榨40多年,國民政府來臺以後,農民只能吃番薯,種植的稻米卻要賺取外匯做反攻大陸儲備資金,糧政推動「以農養工」,甚至要開放國內市場給美國農產品進口,導致農民無出路。當年農運曾造成近百名農民、學生繫獄,林豐喜更表示希望發起平反運動,因農運訴求至今多已實現,當年繫獄者沒有持續遭受汙名的道理。

農運發起人之一、稻草人基金會董事長林豐喜親自為「農的N次方」特展導覽。(攝影/游昇俯)

「農的N次方」主題特展,展示珍貴的農運現場影像及史料。(攝影/游昇俯)

「農的N次方」主題特展也介紹各個時期農村再生政策的演變。(攝影/游昇俯)

當年農運獲得學生很大支持,時任農學合作學生召集人的翁章梁指出,農村所有人都勤儉,生活卻一年比一年困難,顯示並非個人因素,而是制度性因素、國際性因素,他因父母都是「做事人」,參與農運不靠理論,而是從生活經驗產生的認同;農運起初也以柔性手段爭取認同,但從「1208」至「520」短短半年時間內動員多次,人數一次比一次多,一次比一次激烈,如此短時間、強力的動員抗爭在臺灣抗爭史上少見。

翁章梁說,當年農民會抗爭其實並不奇怪,因為從農沒有前途、沒有未來,所有農民都交代自己孩子不要從農;如今他當縣長後卻重新看到農業的希望,他與老農接觸、談的話題是補助,但與青農接觸,青農總是談農業的未來、如何經營農業,嘉義縣至今加入青農聯誼會的有2千多人,感謝農業部讓青壯農又看到農業的希望,這是非常大的轉變。

嘉義縣長翁章梁認為,解嚴後的農民運動短時間、強力的動員抗爭,在臺灣抗爭史上少見。(圖片提供/稻草人基金會)

嘉義縣長翁章梁與其參與當年316抗爭的活動照片合影。(圖片提供/稻草人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