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物記憶】鄉間口中的粿葉樹

粿葉樹

文字/攝影 陳怡君

在饅頭紙、玻璃紙還沒有問世之前,早期的長輩都會隨炊粿的大小,尋找不同的「粿葉」,作為炊粿紙或蒸墊使用。常見包含黃槿葉、月桃葉、香蕉葉、桑葉、玉米葉、林投葉等種類眾多,長輩口中的粿葉成為一種統稱。其中,黃槿被稱作「朴子叢」、「粿仔樹」或「粿葉樹」,尤以雲林縣土庫鎮、虎尾鎮一帶,遠至高雄市林園區,使用黃槿葉作為粿葉最為普遍。

臺灣原生物種黃槿,是錦葵科木槿屬常綠灌木或喬木,幾乎遍布全島平野或濱海地區;有時野外會發現類似黃槿的植物,如山芙蓉、木槿、刺芙蓉、木芙蓉等都是親屬關係,很難從單一特徵區別。

之所以作為粿葉,歸功於黃槿葉子平整寬大,最大可達十五公分,葉狀近愛心或圓形,成熟的葉面光滑油亮,質感彷彿皮革。適應陽光強烈、風大、水氣蒸發旺盛的海邊,經常存在熱帶及亞熱帶濱海地區。防風防潮、隔音耐鹽的特性,是海岸線遮蔭、綠美化的優良園林樹種。樹皮纖維堅韌,可編織繩索、漁網、線繩、包袋,加工後纖維被稱為海麻、河麻;其木材質地緻密容易加工,耐海水浸泡,可用於建築、造船及家具等用途。

粿葉應用於草仔粿、包仔粿、芋粿巧、紅龜粿、包子等粿糕類食品。粿葉使用前,先刷洗乾淨,有些人會再放入滾水中汆燙,將表面不可見的蟲卵、細菌殺死,晒乾備用。經處理後的粿葉,冷藏可存放一個禮拜,冷凍存放則可達一個月。

隨著粿的大小、製作方式不同,粿葉使用也不盡相同。客家草仔粿、芋粿巧一般使用柚子葉、黃槿葉作為粿葉。包仔粿作法雖類似草仔粿,但多了一道包覆工序,會改採較大的葉面如晒乾的香蕉葉、粽葉作為粿葉。紅龜粿則因粿體面積較大,一般選擇用新鮮的香蕉葉作為粿葉。

纖維具有網狀組織製作出堅韌耐背的袋子。

  1. 選擇黃槿新發徒長的枝幹,以60公分為一段砍下,取10段。
  2. 用鐮刀削除黃槿粗糙韌皮,直至觸摸有光滑感。
  3. 剝下所有樹皮盤成一綑。
  4. 浸入水中醱酵1 至2 個月,期間水發臭即換新水。
  5. 醱酵完成後洗淨,晒乾即可。

PROFILE 陳怡君
1989 年生於臺南市,正職是園藝治療師,熱愛花花草草,經常運用野地採集植物創作。副業是「巧婦織布工藝工作室」負責人,陪伴與培訓二度就業婦女,讓婦女重拾自信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