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種菜就上手! 桃園場「智慧植栽照護管理系統」讓校園食農教育更Easy

校園想推食農教育卻難以實踐?桃園農改場「智慧植栽照護管理系統」協助學校栽培作物更好上手。(圖片提供/清江國小)

校園推動食農教育,但教育人員不知道學校環境適合種植什麼作物,擔心蔬菜種不活,甚至假日還要到校澆水,阻礙重重。農業部桃園區農業改良場將農業技術科普化,建立「智慧植栽照護管理系統」,包含作物篩選、省工澆水、土壤肥料及病蟲害管理4大模組,方便學校視需求導入應用。目前已在16所國中小學校完成驗證,預計年底前可推展應用至39所學校。

臺北市北投區清江國小將食農教育融入資訊科技、自然科學、語文等課程教學,應用桃園場管理系統,讓四、五、六年級學生在校園中栽培菠菜、白蘿蔔與仙草。清江國小營養師蕭清月表示,學生懂得使用友善資材柑桔精油防治病蟲害,甚至能用學校午餐剩餘的橘子皮自己萃取精油;仙草開花貌似薰衣草,教育學生辨識並薰陶美感是最佳食農教育;收成的蘿蔔、仙草,還成為學校午餐蘿蔔蔥蛋、仙草雞湯食材。

清江國小食農教育學生作業成果。(攝影/游昇俯)

桃園農改場今日發表「智慧植栽照護管理系統」相關技術。(攝影/游昇俯)

學校想推動食農教育,但各校空間環境不同,什麼作物適地適種?桃園農改場副研究員楊雅淨表示,桃園場評估作物耐陰性,建立107種蔬果、香藥草及花卉作物專用的「都會地區適栽作物檢索工具」(https://pse.is/5ae4qt),方便使用者依據場域、方位及作物類型等條件,篩選出適栽作物。

為了便利作物灌溉,設計出「都市農耕遠距澆水管理系統」,將作物依照需水性區分為高溼、中溼、低溼與乾溼循環4類,對應建立4種給水模式,可透過環境傳感器即時偵測土壤溼度,將資料傳輸給Wi-Fi聯網灌溉控制器,依據設定閾值控制給水。

有「都市農耕遠距澆水管理系統」,作物給水免傷腦筋。(攝影/游昇俯)

桃園農改場將80種常見蔬菜及香草植物分類出最適給水模式。(圖片提供/桃園農改場)

桃園農改場「都會地區適栽作物檢索工具」,幫助學校評估最適栽培作物。掃描圖中QR Code可連結上檢索表。(圖片提供/桃園農改場)

種菜最怕遇到病蟲害,桃園農改場也彙整葉菜類、葫蘆科及茄科作物常見18種作物友善防治方法,開發出「都市農耕病蟲害防治轉盤」,使用者可用防治轉盤正面初步區分病蟲害分類,找到對應物理防除方法及有機友善防治資材種類;轉盤背面則有稀釋換算表,方便依防治資材包裝建議稀釋倍率,找到資材原液量及水量適當配比。

桃園農改場助理研究員李婷婷表示,使用防治轉盤最好對病蟲害有基礎認識,才能找到適當防治方法,例如「棉絮粉蝨」、「粉介殼蟲」與白粉病病徵就常被互相誤認;目前此技術已無償授權8個單位印製,於病蟲害防治推廣活動發放,有興趣民眾可洽臺大植物教學醫院、中興大學農業暨自然資源學院、嘉義大學、屏東科技大學,以及臺北市農會、太保市農會、新市區農會與新竹縣政府;轉盤資料也可在桃園場「都市農耕病蟲害防治轉盤詳細資訊」(https://www.tydares.gov.tw/ws.php?id=8878)下載正反面二維表。

學校種菜最怕遇到病蟲害。(攝影/游昇俯)

使用「都市農耕病蟲害防治轉盤」可以簡單找到防治方法。(圖片提供/桃園農改場)

想讓栽培作物頭好壯壯,可用校園枯枝落葉堆肥作為肥分來源。桃園農改場開發「可組裝之熱發酵堆肥箱模組」,運用預鑄輕質混凝土板,搭配底部設置鼓風,就可組裝成邊長1.2公尺正立方體,保溫、保溼、供氧的校園堆肥箱,以每1公噸枯枝落葉配上5公斤尿素的碳氮比,再加入1公斤堆肥菌及60%的水,就可製作堆肥,還能為學校節省每公噸1.5萬元的枯枝落葉清運費。

桃園農改場助理研究員呂朝元指出,利用此堆肥箱堆肥,箱中大約3天就可升溫到70℃,大約經過3至5個月就可獲得品質優良堆肥;他以不另施肥的泥炭土介質組與落葉堆肥組試驗栽培青江菜及小白菜,分別種植3周及4周,堆肥組明顯高產,肥效顯著。他說,此堆肥技術也歡迎社區、公園洽詢應用。

桃子腳國中小導入使用「可組裝之熱發酵堆肥箱」情形。(圖片提供/桃園農改場)

可組裝之熱發酵堆肥箱模型。(攝影/游昇俯)

使用落葉堆肥栽培青江菜肥效顯著。(攝影/游昇俯)

使用落葉堆肥栽培小白菜肥效顯著。(攝影/游昇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