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產地】海是大家的,誰都不能獨占

明發聘用不少移工一起合作。

文字/沈眠 攝影/吳尚鴻

小犬颱風正待撲襲臺灣,從大珠小珠落玉盤的雨之北部,驅車奔馳前往新竹市。途中我們憂心風浪是否會過大,導致漁場今不利出海。電話聯繫時,那頭傳來漁場老闆鄭明發宏亮、自信的豪氣回覆:「我就喜歡風浪有點大,收穫才會好哇。」

採訪團隊抵達新竹時,豔陽高照,天藍雲白。風雨前美好寧靜。鄭明發老神在在、大馬金刀端坐辦公室,彷彿颱風吹不動、他一笑便打過海。牆上安裝著大尺寸電視,一打開,螢幕裡都是漁船的影像,隨時可以掌握海象與船隻、船員狀態,儼然是指揮若定的大將軍。

下午兩點半明發1號入港。

這一片海洋,沒有誰比誰厲害

互相介紹時,拿到有凹凸立體的名片,一陣驚嘆,正面是極有設計感的明發漁場四字,中間是定置網清晰的簡易圖示。鄭明發一開口便真誠告白:「不要叫我老闆,叫發哥吧。做漁業的,哪裡有什麼老闆、董仔,都是勞力活。我是從基層做上來的,以前也當船長出海捕魚,現在是靠移工們一起工作。畢竟臺灣年輕人都不想進來這個行業。海那麼大,單靠我一個人是能做什麼!如果沒有移工,老實說臺灣漁業早就垮了吧。我也盡可能與人為善,不管是海釣船、漁民,海是大家的,不是我有定置網執照,就可以獨占。」

「我現在都不上船了,知道為什麼嗎?」發哥一臉正經的開玩笑說:「因為我會暈船。」好奇他電話裡所謂「風雨才有好收穫」?發哥說明:「我把魚大致分成上、中、底三種。靠近海面的上層魚,一公斤賣一百元,中層兩百元,底棲魚類一公斤五百元。風浪大的時候,底棲魚類才會被捲上來,收益才高哇。」

老闆鄭明發為我們詳述定置網漁法。

不過,風浪若大到有安全疑慮,還是會收網休漁。發哥除參考氣象預報外,也會憑經驗判斷是否該撤網,只是有時難免賭錯。他苦笑道:「杜鵑、柯羅莎颱風,就讓我損失兩千萬。你們可能覺得只要有颱風來就休假不是最安穩嗎?但是撤網耗時三天,重新布網又要再一個星期,這期間完全沒收入。因此,在不危害人身安全的前提,如果拚得過,那利潤會讓我走路像八家將。當然,如果沒有,就『芭比Q』(完蛋)了。」

發哥認真說明天氣對定置網的影響,「東北季風是單向的,颱風則是逆時針走,會讓風向轉變又自帶漩渦,很容易吹壞定置網。」他以牆上的雙頭單層落網模型解釋:「南到北總長一公里,東至西則是一點五公里,上頭標記四百五十個點,每一個點都有長繩綁著八噸、沉於海底定位的石頭包,每個石頭包要價兩萬四千元,成本有多高你們也算得出來。因為底部重量重,繩子繃得很緊,只要風浪過大,或者是隨便有人拿把刀一劃,就會斷繩,其他的也因會連鎖效應損毀,也有可能整組壞掉。」

明發定置漁場的落網模型。

從員工到全臺最大定置漁場老闆

發哥跟定置網淵源很深,也曾親身到定置網發源地日本「能登半島」的冰見走訪。年輕時,從高雄二專航海科畢業的鄭明發,跟著哥哥、也是定置漁場專家鄭火元,走遍全臺田調,至新竹香山,明發漁場前身,「祥和」的老闆認為他態度認真,積極網羅,甚至釋出股份,發哥就此在香山落地生根三十七年。

十三年前,老東家想著要退休,下一代不打算接手經營的情況下,發哥用三千三百萬元頂下,並改名明發定置漁場,以個人經營學重新打造並擴大漁場,迄今成為全臺最大定置漁場。

大眼海鰱和冬鏡是漁場常見的捕獲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