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學校午餐用國產水產品近6千公噸 「班班吃石斑」帶動魚價成長

學校午餐使用三章一Q水產品覆蓋率已達95%。(攝影/游昇俯)

農委會漁業署推動學校午餐使用三章一Q國產水產品,去年起在行政院經費挹注下,讓以往視為餐宴使用的高檔魚貨石斑魚成為學校午餐食材,也促使學校午餐使用三章一Q水產品覆蓋率達95%,去年整年採購水產品已達5,900公噸。漁業署長張致盛今(6)日表示,過去石斑魚8成外銷,現已轉變為7成內銷,帶動整體產業效益,近期石斑價格每公斤逾210元,更勝去年同期。

在行政院食安辦指導下,漁業署、教育部與全國漁會、餐盒公會全國聯合會通力合作,學校午餐使用國產水產品覆蓋率從110年78.5%,111年成長到91.5%、採購食材成品約5,900公噸,到今年4月更達95%,已採購約2,380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400公噸。漁業署今日頒獎致謝過程中協力的全臺各縣市餐盒公會及水產品供應商。

去年10月起,農委會推動石斑魚成為學校午餐食材,「班班吃石斑」,截至今年5月底止,已完整讓全國3千多所中小學校、共195萬名師生,均能吃到4次石斑魚料理。學校使用石斑食材成品共580多公噸,回推石斑全魚約1,930公噸;目前統計投入經費約6億多元,但尚有部分學校未結算。

漁業署今日頒獎致謝協力推動國產水產品進入學校午餐的全臺各縣市餐盒公會及水產品供應商。(攝影/游昇俯)

張致盛指出,漁業署推動國產水產品進校園,讓學校從每個月吃一次水產品成長到兩次,吃兩次的增加到三次,臺南市甚至可每周吃到一次;未來漁業署會以每周吃一次作為推廣目標,但不一定採取如「班班吃石斑」全面性推廣方式,視魚種、縣市分類、分群供應,效果可能比較好。

臺灣石斑過去以活魚輸銷中國為主,但去年6月中國以驗出禁用藥為由暫停輸銷,國產石斑轉供內需市場。張致盛說,國內消費者對石斑魚產品接受度高,5月下旬至今國內魚市場石斑魚平均每公斤212.2元,比去年同期203.2元還上漲4.4%;但中國市場是否重啟,則尚未收到對岸消息。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去年起推動班班吃石斑,讓石斑建立起從捕撈、加工三清(去鱗、去鰓、去內臟)、冷鏈運輸到學校廚房製作料理完整的供應體系,水產品具有豐富營養,適合發育中學童,供應體系完成就可讓水產品更大力推廣進校園;農委會已有認證食農教育場域300處,未來還要與教育部合作推動食農教育,讓學童知道水產品是如何生產。

石斑魚經加工處理成魚塊,才能方便學校午餐料理使用。(攝影/游昇俯)

餐盒食品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明信建議加強食魚教育,讓帶刺魚產品可進到校園,他說,魚貨原料其實不貴,但為了去除魚刺,以鯛魚為例,若取肉率只有50%,池邊一臺斤40元,製成原料就變80元,還未含代工費,再經過冷鏈、包裝,團膳買到成本每公斤就要190到200元不等。

陳明信表示,魚本來就有刺,臺灣是海島國家,學童在家也是吃帶刺的魚,但校園推廣不易,原因也牽涉到學校用餐時間短,日本學校午餐有讓學童吃帶較大魚刺的魚產品,他們把午餐當作一堂課,有充足時間;吃魚確實是需要眼到、心到、手到、口到的活動,需要花一點時間,國內推動需要教育部完整配套,但若帶刺魚產品能進入校園,還可解決剩食及學童肥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