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蔥水分少1% 可讓貯藏損失少3分之1

洋蔥含水量少,有助延長貯存時間。(圖片提供/農糧署)

屏東恆春半島的洋蔥,因有乾燥的落山風吹走濕氣,洋蔥品質好、水分低,也耐貯存。但農民為了洋蔥收成有份量,會盡量縮短採收前停止灌溉時間,增加洋蔥含水量,洋蔥含水量高卻可能導致貯藏時間大幅縮短。高雄區農業改良場旗南分場研究,採收前4周提早停灌,洋蔥水分雖只減少1%,卻可減少約3分之1的貯藏耗損。

國內洋蔥栽培面積約1,250公頃,主要產區在屏東、雲林、彰化、高雄及嘉義等縣市,以彰化伸港地區產期最早,12月起開始採收,依序往南。中部洋蔥因含水量較多,採收後頂多貯存一個多月,但屏東恆春半島產區,因為有東北季風越中央山脈而下的落山風吹拂,洋蔥生長環境乾燥,病蟲害少,洋蔥含水量低,更耐貯藏,最晚4月中採收的洋蔥,最久可貯藏到9月底。

恆春半島洋蔥採收後,多會冷藏貯存,再陸續釋出到市場上銷售。農民在洋蔥採收前數周會停止灌溉,停灌距離採收時間較短,洋蔥含水量較多,收成較重,但也比較不耐貯藏。旗南分場今年以洋蔥「黃金5號」進行試驗,分別在停灌2周、3周及4周後採收,仿照農會、農民合作社的貯藏方式,將洋蔥貯存在攝氏2度的低溫環境,觀察其耐貯存程度。

貯存期間,每周檢視、淘汰掉腐敗劣損洋蔥,貯存到第22、23周時,不同停灌時間的三組洋蔥均有超過半數敗壞,貯存到第26周,停灌2周後採收洋蔥已敗壞近八成,停灌3周採收洋蔥全數敗壞,但停灌4周採收洋蔥只敗壞約63%,還有超過3分之1品質完好。

停灌2周採收洋蔥含水量約91%,停灌4周採收洋蔥含水量約90%,停灌3周採收洋蔥含水量介於二者之間,旗南分場副研究員黃祥益特別指出,含水量雖僅差距1%,但停灌2周採收洋蔥最早在貯存頭幾周就開始出現敗壞,停灌4周採收洋蔥則是在貯存十幾周後才開始有敗壞情形出現,顯見含水量多寡對洋蔥貯存的影響。

洋蔥是否耐貯存,還與氣候環境、品種及成熟度有關,黃祥益表示,今年試驗期間氣候穩定,洋蔥成熟度一致,不影響試驗結果,但洋蔥耐貯存試驗還會再多做幾年,以確認信度,明年將以「708」品種再次試驗;他並說,栽培實務上,農民多害怕採收期受到降雨影響發生損失,故雖然農改場建議農民停灌4周再採收,確保洋蔥貯存品質,但農業實務上仍要看實際栽培狀況。

農改場建議農民停灌4周後再採收,但農民也怕採收期遇降雨發生損失。(圖片提供/農糧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