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人】永安沙灘的鰻苗寮

永安鰻苗寮

每到冬季夜晚,沿海淡水出海口就會聚集捕撈鰻苗的漁夫。在鰻苗寮裡的邱大哥說:「以前什麼都撈,一年四季都有魚苗,夏天撈虱目魚苗、蝦苗、蟹苗、鱸魚苗等,冬天就捕鰻苗,但現在全都可以人工繁殖了,除了鰻苗到現在還是沒辦法,如果鰻苗也可以人工繁殖,就不需要這麼辛苦的跑來海邊撈了!」

這讓我想起一張照片,1871 年英國攝影家約翰・湯姆森曾從廈門渡海來打狗港,進行他在南臺灣的攝影探險之旅。在他所拍的照片中,有一張三名漁夫在打狗海邊櫓魚栽,他們手持的漁具和今天高雄永安沙灘上的漁民一樣,平行著潮水前進。但1871 年撈的應該是虱目魚苗或蝦苗,以當時的攝影技術,在黑夜裡拍照是困難的,而且漁民還帶著遮陽的大斗笠呢。

反覆推敲思索147 年前的老照片與今日的差異,竟可發現諸多有趣的線索,同樣一片海灘,同樣的潮汐海水,歷經一百多年後,從環境、漁業養殖技術、漁撈器具等等,都已有了諸多轉變,而那唯一不變的,是每年固定迴游的鰻苗和亙古的潮汐!

PROFILE

盧昱瑞

高雄人,以捕捉影像為志業,2005年因拍攝畢業作品而接觸海港裡的人事物,2010年以<關於一種揮手告別的姿態>獲得高雄獎,其後並持續記錄遠洋漁業中的紀實影像。


文章未完,完整版請見《鄉間小路》2018年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