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晟×吳志寧——從埤圳湧流出來的信念、詩和音樂

農村詩人吳晟_創作歌手吳志寧

文字/陳昭恩 攝影/黃毛

初夏梅雨季,從彰化溪州市區沿著圳溝往上游走,眼前滿是今年第一期的金黃稻田。這條圳是乾隆年間開始修築的「莿仔埤圳」,將濁水溪水引進稻田灌溉,幹線有39公里長,灌溉面積遼闊。這天,農村詩人吳晟與創作歌手吳志寧,父子倆沿著莿仔埤圳漫步,百年水圳滋養大地帶來富饒,也培育出悠遠傳頌的農村文學與音樂創作。

74歲的吳晟從小就天天行經莿仔埤圳,當時圳溝兩側以竹為擋土坡堤,竹子多刺,因此稱為「莿仔」。當時的水道比現在寬,河岸水草蔓生,生態豐富。

水溝仔就是孩子的洗澡間

吳晟憶起難忘的小學時光,「小學放學的時候,只要天氣不錯,住在這一帶的小男孩幾乎都是跳進圳溝裡,從上游三公里遠的學校順著河流漂回來。」

因為是濁水溪的分支,莿仔埤圳富含黑色的泥壤,吳晟笑說從水裡起身的那一刻,大夥都是一身黑泥,但只要跳入隔壁的清水溝就能洗淨。因為這條圳溝灌排分離,灌溉水引入農田後,黑泥成為養分,混濁的泥水經過沉澱,清水流入清水溝。吳志寧在一旁補充:「我爸的詩作〈泥土〉裡曾引用阿媽的話,『水溝仔是我的洗澡間』,就是在說這樣的生活景象。」

吳晟感慨地說:「以前的孩子天天與大自然為伍,熟稔大自然的一切,例如遇到水流較急的時候,通常本能地伸出手,就能抓住河岸的水草脫身。」說完不忘叮嚀倚著橋墩的吳志寧留意腳步,以免落水。

信奉單純的田園交響曲

2001年,吳晟意識到環境急遽變遷,決定在自家土地種樹,從臺灣原生樹種種起。這座樹園名為「純園」,取自他母親的名字。吳晟說:「我母親堅持生活單純、做人單純、心思單純、環境單純。她一輩子都以單純為核心價值,我們也一直信奉這樣的生活態度。」

吳志寧則與我們分享,剛開始種樹時,光是要怎麼種,就讓感情好的兩人有了爭執,「因為那時候我已經念了森林系,有很多意見,但這些一起做過的事,過程都很難忘。」十多年過去,土地大樹林立,林間充滿灌木,生態棲息豐富,成為鄰近孩童的自然教室。

2011年,溪州農民發起「護水運動」,抵抗政府企圖搶用水資源發展工業,擠壓農業的生存空間,父子兩人當時共同參與了守護水圳的活動。吳晟說:「濁水溪的黑水是老天爺給溪州人的禮物,夾帶豐富有機質的黑水是最好的灌溉水,最適合種植水稻與果菜。」吳志寧接著說:「當政府試圖用工業取代農業,濁水溪的黑水要做工業水,必須耗費更多資源才能淨水,根本就是逆天的行為。」他們看到政府在產業間的嚴重傾斜所造成的後果,更加堅定守護河流與土地的信念,分別透過書寫以及音樂,呼籲人們重視腳下的這塊土地。

不想忘記的傳承和守護

在農村長大的吳志寧,從小就與土地有著深刻的互動;而他的音樂啟蒙者則是母親,現在彈得一手精湛的古典吉他,就是來自媽媽的教導。家庭薰陶結合大學念森林系累積的專業,2008年他邀集多位獨立音樂創作者,以父親的詩作為歌詞譜曲創作,完成《甜蜜的負荷》詩歌專輯。對於兒子受到家族的啟發,延伸為關照環境土地的音樂創作理念,吳晟感性的說:「他能對我的信念感到認同,再以他的音樂創作結合我的文學創作,這一點對身為父親的人來說,是非常幸福、很好命的事,我相當感謝。」

2014年吳志寧又獨自完成另一張結合父親詩作的詩歌專輯《野餐》,融合農村記憶、河流情感、家族等元素,一首首田園交響曲開始傳唱,將家人的信念繼續傳承。

「在創作父親的詩歌專輯時,我們發現阿媽之前留下的錄影帶,有阿媽口述的生活景象、與人相處的情況等等,阿媽說的看似尋常的道理,其實就是我們現代人要的答案,所以我認為傳承太重要了。我爸的詩,包含當下的談話,對我來說都是很重要的知識,現在沒記下來,沒做成專輯,未來就會忘記,就會不見了。」

創作歌手吳志寧_錄音
正準備進行錄音工作的吳志寧,在溪州家中院埕裡工作,而光著腳丫的孩子四處奔跑嬉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