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資源循環利用與友善環境資材吸睛,2017台灣生物科技大展開幕

「2017台灣生物科技大展」今(29日)起在南港展覽館一連展出4天,現場寶藏數不盡,扁蝸牛和線蟲是許多作物的天敵,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將廢棄物油茶粕變黃金,研發油茶粕萃取物天然防治藥劑,能有效防治扁蝸牛和線蟲,呼應現在最熱門的循環經濟;中興大學也研發出友善環境資材,現場還有研究單位與生技業者展出具潛力的保健食品,有興趣的廠商與大眾記得來挖寶。

這次農業科技館展覽以科技創新、生態永續和價值共享為三大主軸,展示農委會各研究試驗單位及農業科技研究院的研發成果,農業科技館分成農業生技主題區和產業化專區。農業生技主題區包含安全農業、智慧農業、循環農業及伴侶動物4大展區,共展出69項研發成果;產業化專區邀請進駐農科園區和農業創新育成中心的20家廠商共襄盛舉,農委會希望研究成果能產業化,拓展商機。

廢棄物變黃金,油茶粕萃取物成扁蝸牛和線蟲剋星

農業生技主題區亮點多,除了展示近年農委會各研究單位的研發成果,近來國內外力推循環經濟,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也將油茶榨成苦茶油所剩的廢棄物「茶粕」再利用,研發出油茶粕萃取物天然防治藥劑,成為軟體動物及線蟲的新剋星,目前發明專利申請案已進入專利審查。

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副研究員柯燕珍說,一般田間常施用的油茶粕由廠商直接做成製劑,免登記使用,但保存時如果環境不好或潮濕,有效成分容易消退和產生黃麴毒素;藥毒所將油茶粕中的茶皂素萃取和純化,成品安定性高,保存2年沒問題。

油茶粕萃取物可依不同防治對象做成不同劑型,柯燕珍舉例,針對軟體動物扁蝸牛可做成餌劑灑在田埂,也可做成水溶性粒劑,加水後噴在紅龍果植株,防治根瘤線蟲。

柯燕珍說,油茶粕萃取物的毒性是微毒,屬於安全粒劑,友善環境耕作可使用。現行防治線蟲的多是劇毒農藥,但現今劇毒農藥陸續被禁用,油茶粕萃取物天然防治藥劑可望成為替代品。

另外,柯燕珍提到,目前國內並無扁蝸牛的防治化學藥劑,只有物理防治方法,新藥劑能防治扁蝸牛啃食植株,用在茄科作物或葉菜類上效果也不錯。

興大研發友善環境生物肥料,減少化肥促進農食安全

農委會近年也鼓勵農民往減藥、少化肥等友善環境農耕發展。農委會農糧署與長期研究土壤環境的中興大學楊秋忠教授實驗室團隊合作,研發的生物肥料所使用的菌株分離自豆科植物根瘤的菌株,能減少使用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化肥。

中興大學楊秋忠教授實驗室研究助理洪美華說,以往根瘤菌與豆科宿主具專一性的共生作用,例如用於毛豆的微生物肥料「毛豆根瘤菌」,若用在紅豆上就無法結根瘤;現今分離出的菌株可廣泛應用於水稻、果樹、蔬菜和豆科等不同作物根圈,並增加作物產量。

洪美華進一步解釋,新研發的生物肥料所使用的菌株能固氮、溶解磷酸鈣和磷酸鐵、調節土壤酸鹼值,還能促進作物胚根及胚莖生長,目前正在複合各種介質做實驗,如果未來要技轉、商品化,會選擇最有效的介質做複合菌劑。

農業生技主題區展示過往發表的多項農業技術與機械,包括AI免換水智慧水族缸、避免混茶的茶葉DNA指紋鑑定技術、青花菜分切機芽苗菜種子預措設備廢棄羽毛開發成羽毛粉和酵素,以及防治蜂蟹蟎的百里酚與草酸新資材等,現場除了展示實物,也有實機操作,讓民眾參與互動體驗。

對照組的甘藍菜未使用油茶粕萃取物水溶性粒劑,扁蝸牛啃食植株情形嚴重。

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研發油茶粕萃取物水溶性粒劑,試驗組甘藍菜植株完整,扁蝸牛幾乎未啃食植株和嫩芽。

「2017台灣生物科技大展」

時間:2017年6月29日(四)至7月2日(日)10:00-18:00
地點:台北南港展覽館(台北市南港區經貿二路1號)
入場方式:https://www.biotaiwanexhibition.com/visitor.asp
官方網站:https://www.biotaiwanexhibition.com/